基于反思的建构:素质教育的认识框架和实践原则
本文关键词:基于反思的建构:素质教育的认识框架和实践原则
【摘要】:本报告系统梳理了近20多年来我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并展开反思,也对存在的实践误区和理论误读展开了批判。报告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背景下教育功能取向转变的必要与可能,认为倡导并践行素质教育意味着教育功能从指向外在价值转向注重内在价值,继而探讨了教育功能转向的时机及可能条件。基于上述研究,报告展开了对素质教育认识框架的再确立,深化路径的再找寻,推进方式的再斟酌以及实践原则的再调整。重点讨论和反思了20年来"典型引路式"的案例推广、"行政主导式"的实验区建设和以"公平.均衡"为基调的"区域推进"这几种主导性方式,倡导多方力量的合作,尤其是大中小学合作推进,并提出要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让政府尽责任","以学校为主导","让全社会来参与"的素质教育推进原则。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认识框架 实践原则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重点课题“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素质教育研究”(项目批准号:AAA060002)子课题“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反思性与建构性研究”结题成果报告
【分类号】:G40-012
【正文快照】: 素质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已有20多年历程,随着整个国家的教育改革越来越关注促进社会公平,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内涵提升,素质教育所蕴含的特质也越来越显现其魅力。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重点课题《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素质教育研究》的一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怀银;王喜旺;刘亚敏;;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素质教育定位问题[J];基础教育;2011年01期
2 黄忠敬;;我国学校变革的政策走向[J];基础教育;2010年07期
3 张民生;;素质教育: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教育理念[J];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05期
4 张志勇;;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育价值观的全面回归[J];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5 于建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提升国民综合素质——改革开放30年素质教育重大政策主张与理论建树[J];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6 史宁中;柳海民;;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径[J];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7 本刊评论员;;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新目标[J];上海教育;2007年Z1期
8 叶澜;;清思 反思 再思——关于“素质教育是什么”的再认识[J];人民教育;2007年02期
9 杨太清;;引领群众性教育科研不断前行——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会暨成都青羊教改实验区现场会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11期
10 周元宽;;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理想目标与实践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映雪;;彝族花腰歌舞教育传承的特殊功能[J];西部素质教育;2016年06期
2 白岚;;高职大学生社区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年03期
3 张丹;;“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6年01期
4 岳辉;和学新;;学科素养研究的进展、问题及展望[J];教育科学研究;2016年01期
5 张思慧;张小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J];数学教学研究;2015年12期
6 余文森;刘家访;;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模式评析[J];教师教育学报;2015年06期
7 刘梅兰;;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研究[J];阅读;2015年48期
8 谢艳军;;浅谈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J];中华少年;2015年28期
9 宋人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基于共生视域的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2015年11期
10 沈招娣;;学习起点——高效课堂的起跳板[J];考试周刊;2015年8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小微;;我国学校变革区域推进中合作的三种类型[J];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07期
2 苏君阳;;素质教育认识论的误区及其超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尹后庆;;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政府转变管理职责方式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01期
4 弓克;;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模式[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年04期
5 叶澜,李家成,杨小微,范国睿;推进素质教育:转换思路才能打开新局面[J];人民教育;2005年21期
6 钟秉林;和谐社会:多元、宽容与秩序化——在第三届学术前沿论坛上的讲话[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1期
7 朱力;对“和谐社会”的社会学解读[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8 郝建国,关春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思考[J];党建研究;2005年01期
9 姜成林;归纳逻辑的创始人—培根[J];逻辑与语言学习;198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继山;推进创新教育的实践原则和实施措施[J];辽宁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2 王世范;“十六字”原则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和实践原则浅见[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S1期
3 黄娟;;浅析翻译教学中的实践原则[J];教师;2009年15期
4 李廷宪;模拟道德冲突教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原则[J];高校理论战线;2002年05期
5 余建军;丁成际;;自然:圣人之治的实践原则[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6 幸强国 ,陈钢;论科学认识的实践原则——与汪信砚同志商榷[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5期
7 蒋瑛;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9期
8 元志贤;从哲学理性上确定道德的实践原则[J];东岳论丛;1998年03期
9 曹志清,苏宝芳;推进创新教育的实践原则[J];教书育人;2004年10期
10 宋强玲;;大学生朋辈教育的优势及实践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艳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原则[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忠;实践原则,,还是主体原则[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娇;差异性社会中践行群众路线的原则与路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55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55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