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问题研究的综述
本文关键词: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问题研究的综述
【摘要】: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呈现的不合理性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分别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和文化学视角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现状以及影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因素,即政策因素、管理因素和个人因素;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疏导途径,包括加大农村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改革教师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教师工资差距以及增加对农村教师的人文关怀。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教师流动 义务教育阶段 合理流动
【分类号】:G522.3
【正文快照】: 教师流动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和思考。在努力推进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背景之下,研究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索。从经济学视角到文化学视角,从单纯地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现状的研究到对政府教育政策的探讨,其中不仅是研究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洪斌;关于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剑;范影影;;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流动特征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赵环秀;武月刚;;关于农村基础教育困境和出路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8期
3 孟令熙;柔性引进教师:解决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短缺的途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李士安;;实现区域城乡中小学教师双向流动的困难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6期
5 王彦斌;;转型期的社会流动与教育选择[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汪丞;;中小学教师流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7 王安全;关于稳定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年09期
8 杨大陆,李磊;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短缺现象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2期
9 周国华,吕英;关于教师择校权问题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年02期
10 张伟;中小学教师流动之我见[J];江西教育科研;2003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梅;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孟令熙;教师流动及其管理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汪丞;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的中日中小学教师流动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訾敬;对山东省贫困地区莘县2000—2004年教师流失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新华;关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建设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朱霞;教师的流动及其适应性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范莉莉;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通高中教师流失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邱乌兰吉亚;呼和浩特市中学教师流动述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9 祝平;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外部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陶军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政策学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正宇;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汪秋菊;曲盛恩;;从公平理论看人才流动[J];商业研究;2006年08期
3 曲铁华,马艳芬;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乐国林;;高校师资横向流动类型及其多角度剖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5 汪丞;中日教师流动:比较与借鉴[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6 卢宝祥;柔性管理:教师激励的新视角[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马佳宏;教师劳动的经济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8 卢文丰;教师合理流动的几点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9 卢宝祥;组织理论的发展对教师管理的借鉴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10 宋白桦;优秀教师流失的风险管理和控制[J];教学与管理;2005年1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洪新;济南市槐荫区初中教师流动的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姜勖;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中学教师流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3 孟令熙;教师流动及其管理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4 汪丞;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的中日中小学教师流动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志国;济南市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訾敬;对山东省贫困地区莘县2000—2004年教师流失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大友;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王新华;关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制度建设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霞;教师的流动及其适应性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邱乌兰吉亚;呼和浩特市中学教师流动述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会冬;;城乡教师流动热冷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8期
2 杨志坚;;教师流动:需要制度创新[J];学校管理;2011年03期
3 杨念鲁,,谢安邦;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分析[J];中小学管理;1996年10期
4 帅晓静;;美国中小学教师流动:现状、成本及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5 陈桂娇;;教师轮换制度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探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7期
6 方彤;王芳芳;;英国的教师流动:问题、对策及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7 李适时;;“县管校用”,制度约束——岳阳市建立新型地区教师流动制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7期
8 陶青;卢俊勇;;对教师流动制的价值批判[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7期
9 罗华明;;学校应注重“合作文化”建设[J];江苏教育;2011年17期
10 朱开轩;关于几个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J];中小学管理;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巴东神农溪高中教育科研课题组;;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黄泽义;;浅谈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冯文全;夏茂林;;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问题探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郑继英;;民办学校教师结构合理性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闫建璋;黄育云;;发展教育产业是一场教育革命[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6 王成兴;;解决民办学校教师问题的四大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7 唐宗琴;;民办学校教师的现状与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8 曹中平;朱丹;;湖南省民办学校教师离职意向心理动因的初步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东北师范大学课题组;;长春市中小学择校生的成因、问题及对策研究[A];吉林省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研究(续集四)[C];2000年
10 刘彦伯;;动态均衡: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可持续配置[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维东;教师流动必有原因[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赵婀娜 马艳光 崇轶 (本报记者 赵婀娜);让教师流动起来[N];人民日报;2010年
3 记者 仇逸 杨金志;教师流动可试“无校籍”[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周洪宇;教师流动 步伐迈大些[N];团结报;2010年
5 郭文婧;教师流动不能简单化[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苏军;教师流动需要合适“土壤”[N];文汇报;2010年
7 山东临沂兰山区半程镇 李正华;农村教师流动应尊重当地实际[N];农民日报;2010年
8 李苑;江苏 教师流动将铁定实施[N];文汇报;2010年
9 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教育局 王少华;教师流动既要积极更要稳妥[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王一军;用专业的眼光看待教师流动[N];江苏教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引堂;国家与教师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令熙;教师流动及其管理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2 苏文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丁卫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刘力;义务教育阶段山西农村教师流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刘克兴;贫困地区教师流动机制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6 高波;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迪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聘任制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訾敬;对山东省贫困地区莘县2000—2004年教师流失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贾志文;打工子弟学校教师流动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韩红梅;北京市合法打工子弟学校教师流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75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75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