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策略
本文关键词: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策略
【摘要】: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生产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教育传播技术、媒介环境、媒体功能、传播效果等都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更好地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传播效果,本文以贝罗传播模式理论、德弗勒传播模式理论和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等为指导,分析信息化环境中的教育信息来源与教育传播要素,论述信息化环境中教育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构建信息化环境中的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策略。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 教育传播 效果 优化策略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信息化进程中教育传播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研究”(课题编号:BCA090079)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理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1]教育传播过程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及教育媒体组成的动态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移动媒体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福荫;;信息时代的学与教[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2 胡晓玲;;基于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教育传播效果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3 黄慕雄;刘广;;数字时代教育媒体的教育传播互补机制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宫淑江,焦建利;创新推广理论与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Z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龙;;创新推广理论视角下的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1期
2 徐福荫;黄慕雄;张学波;叶力汉;胡小勇;;创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3 宫淑红;王红丽;汪晓东;;山东省中小学教育资源创新推广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4 黄慕雄;向熠;;交互式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设计和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5 王亚希;;高校数字化校园促进教育技术发展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6 黄慕雄;刘广;;美国教育电视研究现状与特点——基于ERIC近15年的文献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7 王娟;孔亮;;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批判理论对教育传播研究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8 徐进;黎明;何志勇;;浅析信息化教学对教员素质的要求[J];法制与社会;2010年23期
9 李谋冠;;大学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现状及对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年04期
10 解筱杉;朱祖林;;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学波;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发展取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兆海;创新推广共同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霄飞;PJblog在信息技术网络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丽艳;民间创新成果推广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4 顾芳芳;论中学生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书慧;促进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中有效应用的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李洋;中小企业实施E-learning的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归群峰;基于创新推广的学科竞赛网络支持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超;基于创新推广理论的青少年阅读网络资源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宁宇;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春燕;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观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福荫;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1期
2 徐福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3 徐福荫,黄慕雄,任光杰;数字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4 徐福荫;;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5 邱婧玲;;传播学批判学派学术思想及对教育传播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6 陈力丹;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年02期
7 彭力;曹思芹;;教育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探析[J];新余高专学报;2008年06期
8 徐福荫;;校园网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04期
9 梅琼林;;方法论:传播学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比较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康;汪瑜敏;;试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传播[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2 张效谦;分析教育传播要素 树立电化教学整体观念[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3 张晓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因素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邱伟,方娟,郭清,梁浩材;广州市越秀区小学健康教育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6年05期
5 马新美;浅析色彩词的修辞效果[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6 黄小波;加强学生记忆,提高篮球教学质量[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7 谢立新;病案讨论在药理学教学中的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3年07期
8 张绍贵;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J];保山师专学报;2003年05期
9 朱友强,卜红兵;“两课”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齐向阳;航专学生注射乙肝疫苗效果观察[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江平;王俊成;;探讨影响电磁除铁器除铁效果的几个因素及解决方案[A];自主创新 实现物流工程的持续与科学发展——第八届物流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万军;朱晓红;尹红华;李曲旦;;列车消毒时使用不同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及效益研究[A];2008年科技学术研讨年提速安全与和谐铁路论文集[C];2008年
3 邹道志;王瑞宁;廖岗平;谭德光;罗惠兰;;焦炉改为单集气管工艺的实践[A];苏鲁皖赣四省金属学会第十三届焦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谷光辉;孙静;;腐植酸液肥在芝麻上的试验初报[A];第六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贾生晖;;用软实力驾驭硬实力——打造一流车间管理的实践[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6 陶秀玉;吕芳黎;杨小凤;倪新美;李勇;向东;;垂直铺塑在堤坝工程中的应用[A];山东水利学会第八届优秀学术论文汇编[C];2003年
7 程光友;;滚动轴承的时域诊断[A];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及其应用——第十二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刘明;陶秀玉;;垂直铺塑防渗技术在较大深度条件下的应用[A];第八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王忠三;刘一成;李飞跃;;麻醉效果量化评估与现状分析[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10 李荣;杜冬梅;;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效果分析[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省安阳县职业中专 邱元阳;信息化环境下的考试[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卢国柱 吉宁;苏州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送达审计[N];中国审计报;2006年
3 李龙;教学设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主线[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应勇军;推进党建信息化 实现党务工作创新[N];丽水日报;2007年
5 本版编辑 曹晓明 何克抗 四川省宜宾市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 严增凯;10个关键点能否点出一个完美结果?[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广东移动:营造良好信息育人环境[N];通信产业报;2007年
7 史鲁泽 尹逊进;营造信息化训练环境[N];解放军报;2005年
8 宋德松;信息化助推和谐社会[N];天津日报;2005年
9 郝峥嵘;社会就业[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10 河南省信息产业厅厅长 苏福功;信息化:中原崛起的“助推器”[N];河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欣;中国成人教育传播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沈岚霞;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教育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忠伟;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效果与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4 王志强;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直接动因与作用效果:理论与经验证据[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陈竹华;证券法域外管辖权的合理限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李梅;幽默感对压力的调节作用:效果及其机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瑛玫;信息化环境下独立审计风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贾卫国;我国退耕还林政策持续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9 江天宝;脉冲强光杀菌技术及其在食品中应用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10 吴红军;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自利性并购行为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立新;试论高中生书册阅读效果的评价与提升[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孔祥勇;德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效果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杨光;网络广告特性及其效果间关系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洪颖;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彭虹;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楚梅;中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实施现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岩;“情绪—认知—行为”心理干预方法对强迫症干预效果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朝晖;叙事与效果的平衡[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余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湖北的水灾及水利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齐燕;金融英语教学中的动机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75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75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