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提问评价标准的应用研究——兼谈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提问
本文关键词:有效课堂提问评价标准的应用研究——兼谈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提问
【摘要】:从课堂提问实施的过程来看,有效课堂提问可从提问方式、提问内容、教师理答、提问效果等四个维度予以评价。本文以两位教师分别讲授七年级语文课文《紫藤萝瀑布》的两个课例为例,使用课堂提问评价标准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探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以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应用评价标准,提升语文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关键词】: 有效课堂提问 评价标准 语文教学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编号:DHA080096) 2008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08CGJY012YB)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4.21
【正文快照】: 有效课堂提问,广义上是指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切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和对话,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反思与实践的过程。它包括了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有效实施、有效反思。本文主要探讨狭义的有效课堂提问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小虎;美国加州教师教学评价标准[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年12期
2 李旭荣,张乐;聚类分析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夏代成;;改革教师评价标准 提高教育素质教育能力[J];时代教育;2006年S3期
4 苏启敏;;成就标准:教育评价视域下的范式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28期
5 武法提;龙陶陶;;网络教师在线指导活动评价标准的研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6 荆林燕;;梅里尔E~3教学思想及其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7期
7 赵慧珍;王丹;;基于教师发展的教师评价制度探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卢正芝;洪松舟;;教师有效课堂提问:价值取向与标准建构[J];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9 吴华 ,魏佳 ,胡宁;学科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J];教育信息化;2005年11期
10 兰瑞平;;面对挑战的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君昌;;赏识引领,和谐发展——浅谈运用赏识性评价,促进民办学校教师专业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吴佳德;;实施教师自我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3 章志光;;学生的价值观与新社会行为的关系[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4 宋艳丽;;民办教师评价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徐瑞泰;;“一节好课”必备的“三大要素”[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杨应元;宋艳丽;;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民办教师评价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7 张静;;论合作学习方式应用于在线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8 高梅花;;基于网络教学的学生发展性评价策略[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石家庄美术职业学校课题组;;心理健康对美术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10 向仕英;;民办学校教师评价体系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泓霈;“淡化分数”的评价标准是教育福音[N];工人日报;2009年
2 内乡县桃溪镇中心小学教师 刘红豪 栾川县第三实验小学学生家长 郭向阳 驻马店市胡庙乡一中教师 梅景丽;改变“评价标准”才能真正“减负”[N];河南日报;2010年
3 王肖杰;因材施教,,立足于评价标准的多元化[N];威海日报;2008年
4 高琰 白银区王岘学区;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N];白银日报;2009年
5 通讯员 高旦萍 何佳 记者 李水根;浙江统一学校卫生评价标准[N];健康报;2010年
6 孙常青;是努力方向不是评价标准[N];中国教师报;2005年
7 朱凤翔;新课程标准下好课评价标准之我见[N];甘肃日报;2005年
8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 胡东芳;什么样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好学校[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胡萍;对我区教育评价体系的反思[N];西藏日报;2006年
10 扬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促”为了“进” “督”为了“导”[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梁红京;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爽;网络教育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刁贺;从教师的学生情感取向看评价学生的标准[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吴红梅;表现性评价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莉;英美初任教师评价的比较研究及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伍丽媛;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质量分析和评价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谢晓军;校本课程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7 潘娟;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重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8 曾蓓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肖利英;美国在线课程评价项目分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黎友源;网络课程设计及评价标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05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05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