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简析认知负荷理论及其教学应用

发布时间:2017-08-19 10:11

  本文关键词:简析认知负荷理论及其教学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认知负荷理论 记忆空间 记忆效能 认知风格 认知结构 认知超载


【摘要】:认知负荷理论主要是关注两方面的资源分配,即学习者在获取外来的资源分配和问题解决的资源分配,这两者在记忆空间分配平衡与否,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记忆效能。本文简析了认知负荷理论,并结合学习者的个性特征、认知结构、认知风格,简要阐述了该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以期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部;
【关键词】认知负荷理论 记忆空间 记忆效能 认知风格 认知结构 认知超载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认知负荷理论简述认知负荷理论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外来的资源和问题解决的资源在记忆空间中的分配,本文论述的认知负荷理论结构图可以如图1所示。认知负荷理论中对于认识负荷可以从资源分配角度进行论述,即问题解决的资源分配、获取外来资源的分配、总的记忆效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晓旭;;基于知识分类理论的教学设计[J];滁州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赖日生,曾晓青,陈美荣;从认知负荷理论看教学设计[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辜筠芳;浅谈认知风格在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5期

4 李志专;;认知负荷理论的解读及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9年01期

5 吴先强;韦斯林;;国外认知负荷理论与有效教学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2期

6 陈巧芬;;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09期

7 张慧;张凡;;认知负荷理论综述[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04期

8 袁磊;何克抗;;认知负载理论及其在E-Learning中的应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年05期

9 林清强;;认识弹性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小学电教;2010年Z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胡学文;;谈思维导图解决大学英语课堂的认知负荷问题[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杨丽;;简述认知风格理论的发展[J];才智;2010年15期

3 黄川眉;;基于英语精读教师认知风格所采取的教学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4 杨眉;;认知负荷理论在口译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12期

5 呼桂霞;陈万江;;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系统论构建设想[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杨必仪;;系统辩证学和泛系论对系统哲学的扬弃性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7 马锦英;陈毅萍;;认知负荷理论在网络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及启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8 王向女;;档案价值体系演化规律的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9年02期

9 曹娟;潘来齐;;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虚拟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10 张维忠;唐慧荣;;可视化教学内容设计的五大原则[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言群;新编健身气功的理论构建[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2 蔡艳玲;EFL写作任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张家华;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苏朝浩;结构艺术与建筑创作之协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名卓;网络课程的可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振林;论辩证法的实践基础及当代走向[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王红;企业的环境责任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张华茂;知识实践论[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曹征海;和合加速论:当代民族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兰;中国男子篮球运动技战术风格特点的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年

2 蒋惠敏;基于学习风格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易君;城市景观特色核心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龙安邦;教学复杂性探微[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玉臣;“四因说”视角下高校课程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李卓昆;探究学习中降低认知负荷的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7 李鸥;认知风格对学生问题表征及问题解决影响的研究[D];广州大学;2009年

8 常经营;内部认知负荷对多元表征连线教学效果的影响[D];宁波大学;2008年

9 韩娟;自由目标效应和有解样例效应对不同学绩水平学生各学科成绩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燕;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数学解题错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王超杰;认知弹性理论与网络课程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3 刘春燕;钟志贤;;论学习环境中教师——学习者角色与关系的转型[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4 辛自强,林崇德;认知负荷与认知技能和图式获得的关系及其教学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曹贤钟;;认知弹性理论的逻辑结构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6 赖日生,曾晓青,陈美荣;从认知负荷理论看教学设计[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7 刘儒德;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8 莫雷;知识的类型与学习过程——学习双机制理论的基本框架[J];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05期

9 卢炳惠,张学斌;试论知识的类型与教学[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许铁梅;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与教学设计[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平;浅析认知因素对高中历史课学习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03期

2 罗玲玲;傅世侠;;认知风格与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3 廖湘阳,,郑和钧;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与协同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1994年03期

4 马兰;;场依存一场独立的认知风格与教学实践[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9年03期

5 黄成夫;外语教学中认知交际法与认知风格的差异性[J];教学研究;2004年06期

6 李小美;;考虑认知风格的多媒体教学[J];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7 刘春艳;周秀芳;吴娟;;认知风格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网络财富;2009年07期

8 杨卫星,王学臣,张梅玲;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问题共性意识水平对解题迁移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2期

9 王英;小学儿童认知风格与创造力关系的调查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金兰;;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仕光;;制约水族儿童学习成绩提高的心理因素及其对策[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张元纯;;顺应学生认知结构消除能力与知识的断层现象[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3 李彩霞;;论媒介素养与和谐社会[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郭民;;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李贤;余嘉元;;精神科医生认知结构的初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滕丽虹;;高一年级《邓小平理论青少年读本》第八章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一节的教学设计[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桑托西·潘德;徐辉富;;远程教育课程设计和开发的方法[A];人人享有优质教育——2004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8届年会文选[C];2004年

8 沈家鲜;徐秀嫦;刘静娴;王秉铎;;我国四个地区5—17岁儿童“容积”(体积)概念发展再探[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9 李雅林;李怡新;沈家鲜;;6—9岁儿童形体转换的认知发展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10 陈琦;;认识结构理论与教育[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丹丹;教学设计与学习者的认知风格[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江苏省滨海中学 陈红光;同化学习论在数学命题教学中的运用[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梅玲;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如何相互促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兴化市实验小学 陈杰;学好数学从培养“三心”做起[N];江苏教育报;2010年

5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研室 陶育义;涂鸦,为了探索和表现[N];美术报;2004年

6 东北大学教授 罗玲玲;解析创造性思维特征[N];大众科技报;2007年

7 山东沂源县历山中学 高玉爱;构建数学高效课堂[N];学知报;2010年

8 缪荣;中国公司的声誉认知结构[N];中国企业报;2007年

9 [加]芒蒂·雷德 布鲁丝·内勒 姚雅欣 译;博物馆研究的三重忧虑[N];中国文物报;2010年

10 付茁 长江师范学院副教授;协商纠错搭建自由表达平台[N];中国教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初玉霞;任务特点、认知风格对情绪与创造表现关系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晓东;基于企业高管认知的企业战略变革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付全;信息量与认知风格对击剑运动员决策速度、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4 李力红;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卢小君;学习型文化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唐斌;儿童绘画与认知[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赵玉芳;持续性社会事件认知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丁明磊;创业自我效能及其与创业意向关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9 王晓辉;基于消费者认知视角的品牌选择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王光明;数学教学效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军;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探索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滨;粗放——敏锐型认知风格与学业不良的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徐青;场认知风格与图式水平对几何问题表征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0年

4 刘文婷;认知风格与附带词汇习得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茜;外语教学中的场认知风格[D];重庆大学;2004年

6 葛一丹;飞行员认知风格特点及其对注意分配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蔡胜蓉;[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丁晓峰;中学生物理学习策略及其与认知风格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莫咏仪;文理大学生认知风格特点及其输入形式偏好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付小连;思维风格与高中生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00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700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9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