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校适应与成人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学校适应与成人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摘要】:大学生的学校适应,不仅影响其当前的身心发展,而且对其以后的社会适应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大学生的学校适应问题理应受到我们的关注。针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本次研究采用较为系统全面的本土化量表对整个大学阶段的学校适应进行研究。从成人依恋的视角,研究成人依恋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并引入应对方式这一中介变量,探讨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选用《成人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四所大学9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全部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存在性别差异,从整体情况来看,女大学生的适应水平显著高于男大学生。 2.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存在专业差异:文史类学生的整体适应情况显著好于理工类学生。 3.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城乡差主要体现在满意度方面,城市学生的满意度水平要高于农村学生,两者差异极其显著。 4.大学生学校适应存在年级差异: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显著低于其它三个年级。 5.依恋焦虑维度和依恋回避维度均与学校适应总分及其分量表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且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两个因素均能对学校适应状况做出不同程度的负向预测。 6.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均与学校适应总分及其分量表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且积极应对对学校适应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消极应对对学校适应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 7.应对方式在成人依恋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本研究充实了相关理论研究,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 学校适应 成人依恋 应对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汕头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引言8-10
- 第二章 研究综述10-23
- 2.1 学校适应研究综述10-14
- 2.1.1 适应及学校适应的概念10-11
- 2.1.2 影响学校适应的因素11-14
- 2.2 成人依恋及其与学校适应的关系14-19
- 2.2.1 依恋及成人依恋的概念14-15
- 2.2.2 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15-16
- 2.2.3 成人依恋的测量及分类16-18
- 2.2.4 成人依恋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18-19
- 2.3 应对方式及其与成人依恋、学校适应的关系19-23
- 2.3.1 应对及应对方式的定义19
- 2.3.2 应对方式的分类19-21
- 2.3.3 应对方式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21-22
- 2.3.4 应对方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22-23
- 第三章 研究假设和研究意义23-27
- 3.1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3
- 3.2 选题意义23-24
- 3.2.1 理论意义23-24
- 3.2.2 实践意义24
- 3.3 研究假设24-25
- 3.4 研究设计25
- 3.4.1 研究对象25
- 3.4.2 研究程序25
- 3.5 研究工具25-27
- 第四章 研究结果27-41
- 4.1 被试总体情况27
- 4.2 大学生学校适应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及方差分析27-31
- 4.2.1 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性别差异27-28
- 4.2.2 大学生学校适应的专业差异28-29
- 4.2.3 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生源地差异29-31
- 4.3 大学生学校适应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31-33
- 4.4 大学生学校适应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33-34
- 4.5 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学校适应和成人依恋之间的中介效应34-41
- 4.5.1 中介变量的证明34-36
- 4.5.2 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学校适应和成人依恋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36-41
- 第五章 分析讨论41-48
- 5.1 大学生学校适应现状41-44
- 5.1.1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41
- 5.1.2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41-42
- 5.1.3 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42
- 5.1.4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42-44
- 5.2 成人依恋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44-45
- 5.3 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45-46
- 5.4 应对方式在成人依恋预测学校适应中的中介效应分析46-48
- 第六章 结论和启示48-51
- 6.1 研究结论48-49
- 6.2 研究存在的不足49
- 6.3 研究结果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49-51
- 参考文献51-57
- 附录57-64
- 致谢64-65
- 发表论文情况65-66
- 个人简历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2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赵铭锡;学生心理适应不良者人格特征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5期
4 龙晓东,廖湘蓉;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者人格特征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5期
5 周莉;于生凯;;大学新生适应情况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7期
6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7 廉串德,郑日昌;高一学生学校适应与教师领导行为关系之初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4期
8 赵燕鹰,张东生,白波,吉如河;大学新生学校适应与家庭环境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2期
9 宋广文,杨昭宁;中学生学习适应性比较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梁庆;应对技能训练改善云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适应不良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仕芬;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金奎;大学生成人依恋的调查及与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郭庆童;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田瑞琪;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19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719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