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跨学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策略
本文关键词:高师跨学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跨学科 教师教育 课程改革 跨学科教师教育课程计划 教师专业定向学习课程
【摘要】:现阶段我国综合教育师资的培养受到了新课改综合教育实践以及顶岗支教跨学科教育实习的挑战,利用高等教育现有的体制,开展跨学科教师教育,是适应时代需求、基础教育实践需求和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发展的可行举措。本文对跨学科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变革教育理念与课程理念,构建基于"课程群"的跨学科教师教育课程计划与课程结构等策略,期望能为我国的高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 跨学科 教师教育 课程改革 跨学科教师教育课程计划 教师专业定向学习课程
【基金】:2010年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0041056-0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2010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在高中教育阶段明确提出实施综合教育。这预示着基础教育在综合素质人才培养上将迈出历史性的步伐。200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涤非;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中的实践性导向[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2 钟秉林;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师范院校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3 李孔珍;;教师教育课程不容忽视的内容:实践性课程[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张塔娜;我国学者对美国专业发展学校的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3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4 钟秉林;观念和制度创新: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与师范院校的转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黄爱峰,吴昊,顾渊彦;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教育问题透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王波;;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师因素分析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7 牟映雪;论新课标下的学习方式与教学观、教学方式的转变[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龚友德;关于教师专业化的理性思考与建议[J];常熟高专学报;2002年06期
9 刘曙峰;语文学科独立的历程与反思——从建国后中学语文教材发展史看语文学科建设[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朱成科;重塑唯物辩证法精神:原创性教育研究的思维向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旭卿;信息技术中介的教育实习环境创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海涛;基于问题的校长培训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莲;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傅树京;PDS: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性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迪;中学综合文科教师基本素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正锋;教师专业化与高师课程体系改革[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付丽和;论教师教育的教学个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新文;论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顾志红;新课程的教师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吴迪;苏格兰职前教师教育课程鉴定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袁小庆;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10 魏强;高等师范院校物理教育专业实施研讨式教学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钟秉林;观念和制度创新: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与师范院校的转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周钧;朱旭东;;美国教师教育大学化形成的路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4 薛赛男;;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6年10期
5 钟秉林;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师范院校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6 胡卫平,胡耀岗;中国教师教育与师范院校课程改革[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赵中建;美国80年代以来教师教育发展政策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9期
8 刘儒德;英国的教师培训管理体制与机制[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9 邓涛,单晶;近二十年来美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10 王新;由教育实习引发的对师范教育类课程现状的反思——对两所师范院校实习工作的比较与思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业国;面向21世纪西方大学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吉林教育科学;1996年07期
2 沈勉荣;课程改革与教育观念的转变[J];上海教育科研;1996年01期
3 靳世荣;国外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与重点[J];外国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4 赵嫒菊;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J];贵州教育;2000年11期
5 赵绪平 ,邢德昌;从新一轮课程改革看师生关系走向与定位[J];黑龙江教育;2001年Z2期
6 黄丽青;课程改革 势在必行——小学课程设置探微[J];现代教育论丛;2001年02期
7 魏晓彦;段长江;;谈个性化教育与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28期
8 亓殿强,许爱红;山东省第四次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工作会议综述[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6期
9 郭立芹;实施新会计制度后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初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10 张学杰;对我省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一些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贵州教育;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文洁;程颖;;大学生现代设计方法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现代设计方法课程教学的改革[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邓晖;郭祥瑞;;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课程改革探讨[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3 赵金平;;关于高中阶段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贺玲芳;;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5 孟黎清;;充分发挥教师在材料力学课程改革中的主动性[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6 张义忠;张克猛;范晓军;;当前理论力学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与对策[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芳;;《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教师观念的更新[A];2005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董节英;;建国初期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周芒;;《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赵秋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状况与课程改革的措施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教育体育局 侯清s±钗,
本文编号:723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723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