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校园网:可塑造的动态空间

发布时间:2017-08-25 13:00

  本文关键词:校园网:可塑造的动态空间


  更多相关文章: 校园网 秩序性 虚拟性 可塑造性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现在大多数人都是从校园网的物理组成和校园文化来研究校园网,而没有重视校园网也是校园人生活的第二空间,在校园网络空间中,从校园、教室到虚拟个体、虚拟共同体,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学校的管理到学生的娱乐活动,校园网络空间中的一切都以数字化形态存在,本研究在对校园网络空间属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来构建校园网络空间,促使校园人更好地在网络空间中的活动。 本文主要从校园网络空间的形成、校园网络空间的属性、校园网络空间的意义三个方面入手,了解校园网络空间这种新的空间形态,为构建校园网络空间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提出了本文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意义与方法;在第二章中,讲述了校园网络空间的出现,校园网络空间是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空间,是一种符号空间,是一种思维行动的空间,最后阐述了校园网络空间的形成;在第三章中,从校园网络空间的秩序性、仿真性、虚拟性、现实性、超现实性、可塑性方面加以分析,更好地理解了校园网的空间属性;在第四章中,阐述了校园网络空间的意义,主要有物理学的意义、心理学的意义、哲学意义、文化的意义,并对其意义进行了扩张;为更好地构建校园网络空间提供了理论支持;最后一章中,在对校园网络空间的属性、空间意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网络空间的表象、空间秩序的设计、仿真、虚拟现实、虚拟实践几个维度来构建校园网络空间,为实际校园网的建设提供了一些理论指导。
【关键词】:校园网 秩序性 虚拟性 可塑造性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3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2
  • 1.1 研究的起源及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1.1.1 课题的提出8-9
  • 1.1.2 相关课题研究现状9-10
  • 1.2 课题研究意义10-11
  • 1.3 课题研究方法11-12
  • 2 校园网络空间概念的界定12-28
  • 2.1 网络空间12-20
  • 2.1.1 网络空间的出现12-13
  • 2.1.2 校园网络空间的出现13-20
  • 2.2 校园网络空间的形成20-28
  • 3 校园网的空间属性28-46
  • 3.1 校园网络空间的秩序本性28-30
  • 3.1.1 校园网络空间乃是一种新秩序28-29
  • 3.1.2 校园网络空间秩序对校园人行为的影响29-30
  • 3.2 校园网络空间的仿真性30-32
  • 3.3 校园网络空间的虚拟性32-40
  • 3.3.1 校园虚拟与虚拟存在32-33
  • 3.3.2 主体身份的虚拟33-35
  • 3.3.3 虚拟共同体的形成35-36
  • 3.3.4 虚拟校园中的部分虚拟活动36-40
  • 3.4 校园网络空间的现实性和超现实性40-42
  • 3.5 校园网络空间的可塑性42-46
  • 4 校园网络空间意义的扩张46-58
  • 4.1 校园网络空间的意义46-49
  • 4.1.1 物理学意义46-47
  • 4.1.2 心理学意义47-48
  • 4.1.3 哲学意义48
  • 4.1.4 文化意义48-49
  • 4.2 校园网络空间意义的扩张49-58
  • 4.2.1 文化空间49-52
  • 4.2.2 精神空间52-54
  • 4.2.3 认识论空间54
  • 4.2.4 生活空间54-56
  • 4.2.5 具体空间56
  • 4.2.6 超现实空间56-58
  • 5 校园网络空间的建构58-74
  • 5.1 空间的表象58-59
  • 5.2 空间秩序的设计59-64
  • 5.3 从仿真到虚拟现实64-70
  • 5.4 从虚拟现实到虚拟实践70-74
  • 结语74-75
  • 参考文献75-78
  • 附录78-79
  • 致谢79-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洪明;欧美国家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2 韩克庆,吴忠民;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方式及其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吴满意;论网络社会秩序的维护[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04期

4 黄少华;论网络空间的社会特性[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杨富斌;虚拟实践的涵义、特征与功能[J];社科纵横;2004年01期

6 吴结;略论现代网络教育思想[J];教育探索;2004年07期

7 朱立志;王岩松;;从符号学角度审视“网络语言”[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裘伟廷;网络教育中的虚拟学习共同体[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年05期

9 匡文波;论网络文化[J];图书馆;199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红艳;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教学交往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2 恽如伟;虚拟现实的教学应用及简易虚拟学习环境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喻晓琛;BBS教学应用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36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736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3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