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ANP在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01:20

  本文关键词:ANP在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素养 多指标综合评价 网络分析方法 信息技术教师 指标权重


【摘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而合理有效的评价能够激发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因此,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教师的信息素养,就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能否有效提高,进而影响到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本文在深入分析国内外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多指标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发现用网络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来构建信息素养评价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信息素养评价模型的局限性,即只注重指标在某一特定准则下的权重而忽略各指标元素之间的相互依赖。本文选用ANP方法考虑到了各评价指标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各指标的相对权重,以期为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侧重点提供参考。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在深入研究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和综合分析、学习国内外信息素养及其标准的基础上,针对信息素养内涵的广泛性和特定性,确定ANP方法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分析评价工具。详细介绍了AHP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分析了构建ANP网络模型的方法和确定指标权重的具体步骤。 (2)通过分析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层次性,针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特点,总结出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各主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构建出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接着,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与教育教学理论之间的联系进行详细的阐释。 (3)借鉴以往提出的信息素养各指标元素的影响关系和评价体系,结合AHP/ANP的方法原理,建立基于ANP的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网络评价模型,该模型由4个主指标、13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以及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组成。 (4)依据ANP网络评价模型和专家、学者对信息素养各指标元素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得出主指标和次指标元素间的判断矩阵并对其列归一化处理,把每一个归一化的判断矩阵按块组合构成无权重超矩阵。为了得到相对准确的权重,我们引入了权重超矩阵的概念,把无权重超矩阵按块加权即得到权重超矩阵。最后,为了使各指标元素的权重趋于稳定,对权重超矩阵用ANP分析工具(Super Decisions)进行运算得到极限超矩阵,取该矩阵的一列即可得出各指标元素的综合权重。 (5)作为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信息技术教师,虽然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拥有更扎实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但是由于自身职业的特点,从得出的指标元素综合排序权重发现信息道德的权重达到了0.2321,可见信息道德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后,根据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建立的评价模型的要求,探讨了通过自我培养的方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素养 多指标综合评价 网络分析方法 信息技术教师 指标权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34;TP399-C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12-16
  • 1.2.1 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12-13
  • 1.2.2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现状13-16
  • 1.2.3 本研究的意义16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6-19
  • 1.3.1 研究内容16-17
  • 1.3.2 研究方法17-19
  • 第二章 网络分析法的理论研究19-29
  • 2.1 AHP 方法概述19-24
  • 2.1.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19-20
  • 2.1.2 构造判断矩阵20-22
  • 2.1.3 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22-24
  • 2.1.4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24
  • 2.2 ANP 方法介绍24-26
  • 2.2.1 构建网络模型24-25
  • 2.2.2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25-26
  • 2.3 小结26-29
  • 第三章 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29-39
  • 3.1 信息素养及其内涵29-31
  • 3.1.1 信息素养的层次性29-30
  • 3.1.2 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30-31
  • 3.2 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指标体系的建立31-36
  • 3.2.1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31-32
  • 3.2.2 构建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32-34
  • 3.2.3 指标体系的解释34-36
  • 3.3 小结36-39
  • 第四章 ANP 在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中的应用39-49
  • 4.1 ANP 网络模型构建39-40
  • 4.1.1 建立层次模型39
  • 4.1.2 构建网络模型39-40
  • 4.2 ANP 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40-48
  • 4.2.1 建立超矩阵与加权超矩阵40-46
  • 4.2.2 计算极限超矩阵权重46-47
  • 4.2.3 结果总排序及分析47-48
  • 4.3 小结48-49
  • 第五章 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对策和建议49-53
  • 5.1 引言49
  • 5.2 自我培养的可行性49-50
  • 5.2.1 当前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现状49
  • 5.2.2 信息技术教师自我培养的可行性49-50
  • 5.3 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自我培养50-52
  • 5.3.1 优化、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及结构50-51
  • 5.3.2 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51-52
  • 5.4 小结52-53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53-55
  • 6.1 论文的总结53
  • 6.2 不足与展望53-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61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6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石;统计指标间信息重迭的消减办法[J];财经问题研究;1994年01期

2 郭朝明;;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3 崔金玲;吕会聪;陈继超;;基于ANP的师范生信息素养评价模型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4 王铮;;谈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综合回归法[J];教学与管理;1988年03期

5 李庆华;张景生;李娟;;Blog与教师信息素养的自我培养[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10期

6 戴西超,张庆春;综合评价中权重系数确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3年11期

7 何湘藩;;关于“三力”建标法与最优评价指标体系[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3年07期

8 张洪洋;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述评[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王硕平;用数学方法选择社会经济指标[J];统计研究;1986年06期

10 张尧庭 ,王国梁 ,许中元 ,童忠勇;从一组指标中选择部分有代表性指标的方法[J];统计研究;198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春燕;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观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孝文;信息素养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范媛媛;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研究和设计[D];吉林大学;2006年

4 魏末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与ANP法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5 臧毅飞;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指标体系设计的个案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高娟;基于网络层次分析对风险投资项目选择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聂峰;基于ANP的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刘洋;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张鳌;基于ANP的科技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46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746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b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