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的理性回归:生活世界
本文关键词:道德教育的理性回归:生活世界
【摘要】:生活世界是鲜活而富有生命意义的,为道德教育所必需。原初的道德教育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但后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道德教育偏离发展轨道而逐渐脱离生活世界。道德教育只有走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才能体现道德教育的真谛。因此,教育工作者应注重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生活世界 反思性实践 理性回归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德国著名哲学家、现象学大师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指出,“生活世界是自然科学的被遗忘了的意义的基础”。[1]他把生活世界视为最重要的世界,是通过知觉可以直观体验的世界。生活世界是人类最根本的家园,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的重要环节。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志山;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的回归与超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张华;论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3 高秉江;生活世界与生存主体[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现象学意识[J];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5 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6 刘志山;;对传统的格式化道德教育的反思与超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敏;回归生活世界:当代道德教育的呼唤[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李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适应性功能教育的启示[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4 赵雪霞,孙启林;诺丁斯关心理论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5 周作宇;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刘志山;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的回归与超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赵昌武;人生光辉的楷模教坛璀璨的明星——魏书生教育思想初探[J];滨州师专学报;1994年S1期
8 王新忠,王铁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刘长贵;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当代价值[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高峰;公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生;校长决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济良;论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劲松;职业高中德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连福;小学道德课程校本教材内容体系构建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苏堪宇;生本课程探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4 汪励韬;中学生物反思性教学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高洪波;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实施自主听力课的利弊[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明政;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晓娜;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陈青;高中综合理科课程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兴东;当前重庆市职业中学学生的道德问题及学校德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余江敏;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志山;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的回归与超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宁虹,钟亚妮;现象学教育学探析[J];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3 衣俊卿;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文盛;;回归生活世界:构建教学文化的有效途径[J];教育探索;2011年06期
2 唐建生;唐文萍;;面向学生生活世界的科学教育改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3 罗祖兵;;教学与生活:“回归”的反思与“后回归”的设想[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6期
4 刘娜娜;;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诉求——兼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的启迪[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8期
5 崔友兴;;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缘由、悖论、鹄的[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李亚东;;智慧型教师专业成长的现象学旨趣[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8期
7 辛继湘;;教学论实践智慧的缺失与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3期
8 卢艳红;;道德教育视野下意义引领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李宝光;;科学教育的人性追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10 林江;;构建生活性课堂[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家斌;;论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及其现实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李勤;邱建华;;人·生命·生活·生成——关于生活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探[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3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质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张立新;王雅林;林涛;;教育与社会互动的机理释义及其调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孙蕾;;对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6 舒志定;;现实的个人:教育的出发点——马克思教育思想当代性的一个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向晶;;论幸福教育的理论内涵、发展向度与现实价值[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基础与路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袁书凤;孙河川;;2009年教育效能学术成果文献综述[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论学校组织的人为性——基于布迪厄教育社会学理论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亦敏;“生活世界”的教育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丁强;让教育立足学生回归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郑豪杰;“生活世界”用“生命”开启[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靖国平;让课堂充满智慧探险[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教师应鼓励学生不盲从权威[N];江苏教育报;2010年
6 张华(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主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五种理念[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赵小雅;义无反顾奏响改革进行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李松林;课程与教学——多维度助力推进新课程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韩增圣;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营口日报;2007年
10 熊春文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文字上移”的社会学解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燕;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岳伟;批判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潘建红;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5 熊和平;课程与生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晓阳;教师经验及其生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谦;论体验的教育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敏;“游戏”在师生交往中的本体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欢;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孙娜;有水之源,有本之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蔡延泉;被束缚的个性[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6 潘艳;论教学对生活的背离与回归[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周四平;论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8 李创斌;构建以体验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模式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玲;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德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婕;论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07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807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