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型教育公平”思想及其政策框架设计
本文关键词:“共享型教育公平”思想及其政策框架设计
【摘要】:以"空间定位"和"扶持最弱"为联合特征的"补丁政策"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实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主要政策选择,对于提高受援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该项政策实施同时出现的城乡、地区和学校之间差距扩大的现象表明,单独实施此类政策在缩小教育发展差距方面难以取得持续改进的成果。因此,有必要对现行政策进行深刻反思,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重新确认"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真实政策目标,转变目前"空间本位"的"分享型教育公平"的政策设计思想,确立"权利本位"的"共享型教育公平"的政策设计思想,在继续完善"补丁政策"的同时,以"自由选择"为核心重建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框架。
【作者单位】: 乐山师范学院;
【关键词】: 自由选择 教育公平 均衡发展 教育政策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开展了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的政策调整。实施该项政策的结果是一批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提高了教育质量。然而,一些相关研究表明,在我们提高教育供给基础水平的同时,广泛存在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现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富荣;从解读农村教育到反思“三农”问题——教育破解农村发展难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范逢春;我国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述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侯保疆;市场化视角下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运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徐俊峰;;人事管理的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李伯华;曾菊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多元化研究——以江汉平原农村饮水安全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李德孝;;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剩余劳动力转移[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7 史际春,肖竹;公用事业民营化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周志忍;;当代政府管理的新理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王曙光;;市场经济的伦理奠基与信任拓展——超越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蒋满元;关于弹性化政府治理模式问题的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岳敏;;我国社区成人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探析[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2 陆亨伯;谢萍萍;陈栋;;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经营模式的选择——基于浙江省典型模式的分析[A];第18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世华;公共治理视角下的中国政府改革[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张晓琼;变迁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徐晓松;论公司资本监管[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陈冬梅;保障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7 王廷惠;微观规制理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曾芬钰;论我国城市化战略的可持续性[D];厦门大学;2003年
9 杨靳;人口迁移与农村贫困[D];厦门大学;2003年
10 黄剑雄;财税政策与城市反贫困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永平;行政处级干部的管理能力结构及其特征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2 宋海娟;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创造心理分析及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谢善高;论西部大开发中政府行为的创新[D];中南林学院;2002年
4 文正东;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教育的现存问题和发展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霞;我国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侯莎莎;试论领导者素质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D];西北大学;2003年
7 韦琳;公共管理多元主体间合作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洋;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实证分析[D];郑州大学;2003年
9 周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其限度[D];浙江大学;2002年
10 江磊;论信息社会政府组织网络化[D];浙江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鹏;丁爱国;;个性化教育与校内教育公平[J];现代教育;2011年Z1期
2 ;教育公平均等:发展高水平的均衡[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1年06期
3 曹玉慧;;教育公平之我见[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7期
4 陈初越;“教育公平改革"风雷隐动[J];基础教育;2005年09期
5 未云客;陈初越;;用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和谐——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J];基础教育;2006年04期
6 陈熹微;莫尧;;促进教育公平的哲学思考[J];广西教育;2011年23期
7 朱四倍;;社会更需要有选择权的教育公平[J];中国社会保障;2011年07期
8 张爱华;南仙利;王海潮;;当代国外教育公平实践推进策略探析[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1年06期
9 华灵燕;;我国教育分流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分析[J];贵州教育;2011年13期
10 延伟平;;对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思考[J];学苑教育;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丘利进;;浅论教育公平与民办教育[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肖明华;冶进海;;民办学校在教育公平中的和谐作用[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肖明华;冶进海;;民办学校在教育公平中的和谐作用[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4 杨璐情;;教育公平是一种力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5 张彤华;;教育公平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权力;;农村的教育贫困与实现教育公平[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朱贤勇;;实现教育公平 构建和谐农村[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8 马欣;;促进教育公平与建设和谐社会[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冯星灿;;试论高考“非考试竞争”与教育公平[A];探索与创新——《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9年
10 李涛;邬志辉;;中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什么统筹?什么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视阈下的“统筹治理论”建构[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彦宏;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教育公平[N];光明日报;2005年
2 致公党中央副主席 吴明熹;维护教育公平[N];光明日报;2005年
3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洪宇;怎样实现教育公平[N];光明日报;2005年
4 叶醒狮(作者系市教育局局长);加快实现教育公平 积极构建和谐社会[N];淮南日报;2005年
5 高山;以实际行动推进教育公平[N];经济日报;2005年
6 辽宁省鞍山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孙飞 张晓芳;维护教育公平 构建和谐社会[N];人民政协报;2005年
7 杨凤英(作者为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N];山西政协报;2005年
8 朱四倍;增加投入更利教育公平[N];中国信息报;2005年
9 谢建军;教育公平是一种历史追求[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于忠宁;教育公平:由“量”向“质”的艰难转变[N];工人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蒋云芳;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以促进公平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李淼;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5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李海生;教育券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庞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瑞典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邱伟华;公共教育与收入差异[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安晓敏;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润洲;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任荣;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公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慧兰;陕西省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施盛威;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教育公平[D];苏州大学;2007年
5 焦红艳;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农村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6 叶纪林;试论教育公平[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伟;教育公平问题的伦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8 苏颖怡;教育公平的理论与实践[D];复旦大学;2008年
9 张露;农村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10 海洁;促进教育公平的政府行为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16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816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