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孔门诗书礼乐之教
本文关键词:略论孔门诗书礼乐之教
【摘要】:依据《认语》中传递的同诗书礼乐之教相关的信息,着重考察孔子授业的性质。从中察觉孔子教有别于一般的伦理道德之教,而属于以礼乐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君子儒之教。这种君子之教同近代人际关系平等取向的伦理道德教育有根本性质的区别。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关键词】: 孔子授业 礼乐之教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孔子实施的君子之教,具有伦理道德教育性质,但又有别于一般的伦理之教。因为它以《诗》《书》《礼》与乐章为依据,注重德行受礼乐调节,故为“君子儒”之教。《史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世家)》其中的问题在于:如何证实孔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蔺利;;解读《论语六则》[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年29期
2 姚庆瑞;;《论语》和《荀子》是怎样论“礼”的[J];唐都学刊;1987年04期
3 徐梅;;论儒家的审美教育思想[J];教育探索;2010年06期
4 于省吾;;论语新证[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4期
5 雒江生;论语以杖荷勭解[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6 谷峰;“后生可畏”异释[J];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03期
7 刘世锋;略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J];东岳论丛;1983年01期
8 王继如;通假字拾诂[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9 金德建;;释《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J];学术月刊;1984年10期
10 萧正宇;谈孔子的教育观[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山;;复礼、为仁、君子——孔子思想的三个支撑点[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一)[C];2004年
2 陈琦萍;;照妖镜[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艾宇;;“五常”重评[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4 李尔钢;;论语文词典的专科词条及其释义[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5 贝列罗莫夫(嵇辽拉);;郭沫若与《论语》[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6 魏刚;;周礼与孔子的饮食观[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马德邻;;孔子美学思想再评价[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商原李刚;;试论孔子的信誉思想[A];“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葛荣晋;;孔子论“仁”及其现代价值[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10 萧甫春;;孔子“正乐”考[A];第三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荔红;经典图读·论语[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2 ;《来自财富巅峰的声音——经营论语》[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李金坤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论语·学而》“无友不如己者”之正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子规;可以传世的《论语外编》[N];四川日报;2003年
5 为民;《发现论语》《发现老子》叫板传统注释[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6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雷颐;在“论语”与“算盘”之间[N];经济观察报;2010年
7 王艾宇;解放《论语》[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刘海明;何以百家争《论》[N];今日信息报;2007年
9 郭曼桐;一位保安的《论语》心得[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日本电视台:论语名言“指点”炒股被套族[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书文;孔子成德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孙学功;冯从吾学术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3 刘学;先秦诸子思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4 帅建华;儒家成人观及其现代人本管理价值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5 洪晓丽;仁:作为道德本体的构成[D];复旦大学;2008年
6 焦桂美;南北朝经学史[D];山东大学;2006年
7 韩锋;敦煌本儒家文献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戴大明;“读经”与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8年
9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曲爱香;孔孟荀的天人观及其生态伦理[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秋林;论翻译的对话性:兼评《论语》中哲学词汇的翻译[D];浙江大学;2006年
2 闫红茹;《论语》人学思想解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3 刘利娜;《周易》与《论语》的君子观及其比较[D];山西大学;2008年
4 刘育林;《论语》歧解成因类析及选例辨证[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晓欢;孔子的言语思想与修辞[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6 孙毅;论语境对隐喻理解机制的指针作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7 葛亚芬;从关联理论看《论语》的翻译[D];重庆大学;2009年
8 王建军;《论语》中文化负载词汇翻译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凌霄;《性自命出》与先秦儒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傅蓉;论《论语》的心理学思想[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29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829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