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认知行为治疗的病例对照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认知行为治疗的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孤独感的现状,探索网络成瘾倾向的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和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对80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确定的98例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并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干预研究组。结果网络成瘾倾向者ESLI量表情绪孤立、情绪孤独、社交孤立、社交孤独得分均高于非倾向者[(15.551 0±5.824 1)vs(11.540 8±3.355 8),(12.938 8±4.285 7)vs(9.826 5±3.629 9),(14.091 8±5.087 1)vs(10.346 9±4.147 0),(11.979 6±4.679 4)vs(8.265 3±2.909 5),均有P0.05];干预后研究组网络成瘾量表得分和ESLI量表得分均低于干预前[(33.183 7±3.199 4)vs(45.000 0±7.365 5),(34.489 8±4.528 3)vs(49.877 6±16.019 0),均有P0.05]。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者比非倾向者更易形成孤独感,本研究采用的干预方法对缓解网络成瘾倾向具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心理系;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关键词】: 学生 行为 成瘾 病例对照研究
【基金】:安徽省科技厅课题(100305033088)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网络成瘾是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上网行为失控,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严重问题[1]。有研究显示网络成瘾在上网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0%[2]。目前对网络成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因、诊断及干预理论的讨论上。网络成瘾的治疗方法主合肥23003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若兰;;论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研究及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张维蔚;周丽;袁碧涛;陈青山;;深圳市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瑞芳,赵琥;网络成瘾与青少年身心健康[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S1期
2 黄恩;吕望强;陈建民;俞巧湘;徐晓青;汪丽敏;张载福;陶征;邓丽芳;;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8期
3 朱海燕,张锋,沈模卫,徐梅;大学生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概念的构建[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4 刘晶洁,马欢,吴晨,刘盈;警察的孤独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5 严标宾;黄曼娜;丘碧群;韩永红;;青少年网络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1期
6 张敏;杨扬;陈欣;;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1期
7 曾向阳;谭红专;张劲强;;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其应付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8 程燕;余林;;大学生“网恋”心理与行为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9 秦华;饶培伦;钟昊沁;;网络游戏成瘾的形成因素探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超;信息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晓峰;大学生网络使用、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3 余仙平;基于家庭治疗的中学生网络成瘾矫治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罗晓玲;大学生网络道德、道德意识及其相互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黄斌;体育锻炼和认知干预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盛红勇;地方高校大学新生SCL-9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彦;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8 杨冬梅;高职新生孤独感的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肖春光;深圳中学生网络成瘾症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陈富国;大学生孤独感量表的编制及相关影响因素的中介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辉;蒙华庆;罗庆华;傅一笑;杜莲;;重庆市主城区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06年02期
2 刘凤仁,梁享生,朱克京;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4年06期
3 张兰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多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4期
4 王光炎,王佳,李继国,张心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5 席震芳,张晓阳;初中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2期
6 孙海双;夏晓燕;胡庆成;;某高校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心理社会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2期
7 孙时进,范新河,刘伟;抑郁的团体心理治疗[J];心理学探新;2000年01期
8 马波;郭英杰;徐凤;陈忠诚;裴玉莲;;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6年07期
9 芮光来,王伟,姚应水,刘新民;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3期
10 刘琳;景立新;宋光;张冬英;王爽;胡海燕;;综合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症调查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国英;韦连青;;拯救低心理承受力学生[J];大众心理学;2007年09期
2 羊建红;;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初中学生的自我价值感[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3 俞秀容;;春风拂过这里会开出最棒的花[J];成才之路;2011年19期
4 王清梅;;论学生举止行为的“慎独”[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04期
5 李云红;;给学生一双隐形的翅膀——浅谈青少年耐挫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3期
6 何琴;;隐含的自我中心[J];大众心理学;2004年05期
7 李肇,
本文编号:899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899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