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书写:学校生活的社会学叙述及其力量
本文关键词:艰难的书写:学校生活的社会学叙述及其力量
【摘要】:康德式的学校教育话语回避了紧张的社会关系,只是在表达古典哲学家美好的"人类"教育想象,而马克思之后才诞生的学校生活社会学叙述则要深入万千"无名者的经验",理解学校中各类人群的生活及其复杂的社会关系,揭示其中的冲突、抵抗、不平与痛苦等悲剧性事实。当前从事学校生活社会学叙述的难度已大大降低,但它仍是一项艰难的工作。而社会学叙述的力量正表现为:它始终会克服艰难,努力探索理解、消除各种悲剧性教育生活的理论与实践途径。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关键词】: 学校生活 社会学叙述 悲剧性教育事实 力量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直到十八世纪,最一流的理论家在书写教育时,仍是为了探索何谓真正自由、完美的人生与教育,探索途径也没有变化:即阅读古希腊及文艺复兴以来的哲学、自然科学和艺术作品,认为真正完美的人生与教育就隐藏在这些作品中。在这种以“伟大著作”为本的教育学语境中,不可能诞生社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明华,肖建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论哲学与美学探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沈阳;论“战国策”派文艺观的渊源[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3 张一玮;当代散文批评:以话语分析的方式[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王文艳;跨越疆界——全球化语境下的虹影写作[J];华文文学;2004年03期
5 王成军;;西方自传理论研究述论[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苏鸿;校本叙事: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05年19期
7 刘尚明,彭隆辉;哲学的价值论转向背景[J];理论与现代化;2005年06期
8 孙兰花;崔薇;;理性之灵光感性之窥斑——试论悲剧意识的生成和消解[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李震;福柯谱系学视野中的身体问题[J];求是学刊;2005年02期
10 谭斌;陶行知现象及陶行知形象的政治性建构——兼对中国社会1949年前后“共同叙事”逻辑作社会学分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黄文前;自由意志——叔本华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易东平;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5 张克;颓败线的颤动[D];武汉大学;2005年
6 肖伟胜;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D];南京大学;2003年
7 李建国;无望的轮回[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朱旭晨;秋水斜阳芳菲度[D];复旦大学;2006年
9 杨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李必桂;艺术作为存在的根本发生[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晓东;电子游戏的美学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娟;论二十年代女作家创作中的自传性[D];扬州大学;2004年
3 刘麒麟;家园下的张力[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许心宏;酒神美学阐释向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5 汤冬冬;福柯的道德虚无主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林;论艺术的身体性本源[D];武汉大学;2005年
7 张秋菊;陶醉的两重性[D];武汉大学;2005年
8 杨伟芳;叔本华善恶观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李蕴慧;颠覆与超越[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10 李骅;论怨恨[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萍;;让学校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J];学周刊;2011年09期
2 付国庆;;心灵“虐待”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04期
3 ;本月搜索[J];基础教育;2006年08期
4 付国庆;;心灵“虐待”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5 王建宗;;面向社会育人[J];北京教育(普教);2011年08期
6 任华龙;;教师语言运用的艺术[J];大众心理学;2005年07期
7 徐玉珍;黄美贤;须芝燕;;让每个孩子都绽放生命活力——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思考[J];大众心理学;2007年09期
8 雨林;;“好学生”DE心理危机[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6年05期
9 魏建国;;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对策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1年24期
10 肖自明;;论有意义的学校文化建设[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守纪;杨兆山;;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 提高儿童积极适应能力——农村寄宿制学校功能性转换及观念变革[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孙克兴;;英国特殊需要儿童学校教育的考察[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陈如平;;十九世纪英国公学的家庭伴读现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郭法琦;;杜威学校教育管理思想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刘翠霞;;剖析中学生考试焦虑成因[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刘彦华;朱丽娜;;小学生厌学心理探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施铁如;;学校叙事心理辅导中的写作治疗[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琳;;大力开展中职生心理辅导[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9 周小李;;艾波茨霍姆学校与费尔霍普学校之比较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王冬梅;;厌学问题[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铁军 江苏省教科院教授;构建有道德的学校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李伟平;让学校生活成为素质教育[N];常州日报;2011年
3 卧松 编译;让音乐成为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张著昶;“两免一补”惠及山村贫困娃[N];铜仁日报;2009年
5 朱晓宏;如何解开不公平的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卧松 编译;布莱尔教育新政一览[N];中国教师报;2006年
7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董轩;在有效对话中实现理想的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颜芳邋刘艳元;“假日学校”:让学生收获自信和感恩[N];新华日报;2007年
9 ;专业信任与学校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向继忠邋王鹰;“学校生活比家里还好”[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有升;被规限的“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晓宏;学校对学生道德成长影响之检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薛晓阳;学校制度情境中的学生道德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司洪昌;嵌入村庄的学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常亚慧;沉默的力量[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全印;学校文化建设: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庄西真;学校行为的社会逻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丽;论学校文化重建[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敏;师生日常交往实践的批判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翟月;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何瑞菲;安徽省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5 薛桂英;走向自律—一位教育研究者的道德叙事[D];西南大学;2007年
6 周宝华;工作—学校冲突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东倩;社会本位教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白萍;初中生早恋情况的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9 高月萍;班级里的道德生活[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管志毅;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生存状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24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924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