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高中生认知负荷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16:17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认知负荷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中生 认知负荷 学业负担


【摘要】:高中生认知负荷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很少,缺少统一、权威的测量工具,目前还没有对高中生认知负荷现状的相关调查。研究者通过文献整理与分析,在借鉴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访谈结果,构建高中生认知负荷的结构,遵循问卷编制原则及要求编制出《高中生认知负荷调查问卷》。研究选取张家港高级中学、兴化中学、泗洪中学、马坝中学、山观中学、文枢中学、天补中学、岔河中学这八所江苏省全日制普通高中1427名学生作为被试,考察分析江苏省高中生认知负荷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教学启发,为完善高中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通过综合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高中生认知负荷调查问卷》包括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相关认知负荷三大维度。各维度构成因素分别为:学生心理资本、学生情感体验、学生学习效能;课程作业因素、教师有效教学、师生互动程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组织运用能力。统计分析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从总体上看,江苏省高中生认知负荷处于中等略偏下水平。高中生所承担的各种认知负荷强度呈现出高二高三高一以及省四星级省三星级的趋势。 3、男女生在总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上差异不显著。女生内在认知负荷水平显著高于男生,拥有的心理资本少于男生,学习效能、表现出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组织运用能力显著低于男生。学生情感体验、师生互动程度、教师有效教学、课程作业因素上,男女生差异均不显著。 4、高二学生感受到的认知负荷最重,拥有的心理资本少,积极情感体验弱,学习效能下降,与老师互动的积极性不高,教师有效教学以及降低课程作业的复杂度,都难以降低其外在认知负荷水平,表现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组织运用能力都有所下降。 5、省四星级高中生的总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以及相关认知负荷较重,拥有的心理资本少,积极情感体验弱,外在认知负荷受到师生互动、教师有效教学以及课程作业因素的影响较小,表现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组织运用能力低于省三星级高中生 6、年级与学校类型对高中生总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及其构成因素、外在认知负荷及其构成因素——教师有效教学和课程作业因素上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性别与年级对内在认知负荷的学生情感体验因素和外在认知负荷的师生互动程度因素上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
【关键词】:高中生 认知负荷 学业负担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前言9-13
  • 1 问题的提出13-16
  • 1.1 研究背景14-15
  • 1.1.1 我国高考形势依然严峻14
  • 1.1.2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较重14-15
  • 1.1.3 社会就业压力与日剧增15
  • 1.2 研究意义15-16
  • 1.2.1 理论意义15-16
  • 1.2.2 现实意义16
  • 2 研究综述16-29
  • 2.1 认知负荷测量工具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6-21
  • 2.1.1 认知负荷内涵16-17
  • 2.1.2 国外认知负荷测量方法17-18
  • 2.1.2.1 自陈量表法17-18
  • 2.1.2.2 成绩测量法18
  • 2.1.2.3 双重任务技术18
  • 2.1.2.4 神经成像技术18
  • 2.1.3 国外最为常用的认知负荷测量技术18-19
  • 2.1.3.1 SWAT主观负荷评估技术19
  • 2.1.3.2 NASA任务负荷指数量表19
  • 2.1.3.3 两者比较19
  • 2.1.4 认知负荷测量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19-21
  • 2.1.4.1 认知负荷测量技术使用情况19-20
  • 2.1.4.2 认知负荷测量技术在我国的信、效度验证20-21
  • 2.2 国内外对认知负荷在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21-28
  • 2.2.1 国外对认知负荷的研究现状21-24
  • 2.2.1.1 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研究21-22
  • 2.2.1.2 对学生学习材料设计的研究22-23
  • 2.2.1.3 对个体学习差异的研究23-24
  • 2.2.2 国内对认知负荷的研究现状24-28
  • 2.2.2.1 学科教学24-26
  • 2.2.2.2 思维学习26
  • 2.2.2.3 个体差异26-28
  • 2.3 现有研究的特点与不足28-29
  • 3 《高中生认知负荷问卷》的编制及调查29-30
  • 3.1 本研究总体构想29-30
  • 3.1.1 研究总体目标29
  • 3.1.2 研究思路29
  • 3.1.3 研究对象29
  • 3.1.4 研究方法29-30
  • 4 研究一 《高中生认知负荷问卷》的编制30-41
  • 4.1 高中生认知负荷结构的构想30
  • 4.2 问卷的项目获取与筛选30
  • 4.3 预测及其分析30-40
  • 4.3.1 预测30
  • 4.3.2 预测结果项目分析30-31
  • 4.3.3 对总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31-33
  • 4.3.4 对分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33-39
  • 4.3.4.1 内在认知负荷分量表的因素结构33-35
  • 4.3.4.2 外在认知负荷分量表的因素结构35-37
  • 4.3.4.3 相关认知负荷分量表的因素结构37-39
  • 4.3.5 信度分析39-40
  • 4.3.6 效度分析40
  • 4.4 正式问卷的形成40-41
  • 5 研究二 江苏省高中生认知负荷的抽样调查41-64
  • 5.1 调查目的41
  • 5.2 研究假设41
  • 5.3 被试取样41
  • 5.4 研究工具41-42
  • 5.5 研究结果与分析42-61
  • 5.5.1 江苏省高中生认知负荷基本状况42-43
  • 5.5.2 江苏省高中生总认知负荷水平的结果分析43-44
  • 5.5.3 江苏省高中生认知负荷结构维度上的结果分析44-49
  • 5.5.4 江苏省高中生认知负荷结构构成因素上的结果分析49-61
  • 5.5.4.1 江苏省高中生内在认知负荷构成因素的结果分析49-55
  • 5.5.4.2 江苏省高中生外在认知负荷构成因素的结果分析55-59
  • 5.5.4.3 江苏省高中生相关认知负荷构成因素的结果分析59-61
  • 5.6 对研究结果的讨论61-64
  • 5.6.1 江苏省高中生认知负荷的性别差异61
  • 5.6.2 江苏省高中生认知负荷的年级差异61-62
  • 5.6.3 江苏省高中生认知负荷的学校类型差异62
  • 5.6.4 性别、年级、学校类型在江苏省高中生认知负荷上的交互作用62-64
  • 6 总讨论64-69
  • 6.1 关于测量工具64
  • 6.2 高中生认知负荷的结构64
  • 6.3 高中生认知负荷结构各维度间的关系64-65
  • 6.4 学生认知负荷与学业负担的联系65
  • 6.5 本研究结果对我国高中教学的启示65-67
  • 6.6 对本研究的评价与展望67-69
  • 6.6.1 本研究的创新与贡献67
  • 6.6.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67-69
  • 7 研究结论69-70
  • 参考文献70-75
  • 附录75-77
  • 附录A 《高中生认知负荷调查问卷》(预测版 项目列举)75-76
  • 附录B 《高中生认知负荷调查问卷》(正式版 项目列举)76-77
  • 后记7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海艳;认知负荷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36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936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b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