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灵活性理论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认知灵活性理论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认知灵活性理论 随机通达教学 认知灵活性超文本
【摘要】:认知灵活性理论是基于对高级学习的研究而提出的学习理论,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强调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认知灵活性理论应结合学习领域特征、考虑学生的年龄、任务难度及情绪等影响因素,运用认知灵活性超文本随机进入教学,培养学生的多元认知表征,最终达到促进迁移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认知灵活性理论 随机通达教学 认知灵活性超文本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元认知监控与认知灵活性”阶段性成果(09YJAXLX006)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对于学习的本质和规律而进行探讨的学习理论,历来是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对学习条件和学习规律阐述的理论主要存在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两大阵营。在认知主义阵营中,又发展出了建构主义和认知灵活性等理论。认知主义运用信息加工观点解释学习的过程和条件,在不忽视学生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美华;沈德立;;论执行功能中认知灵活性与教育的契合[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王艳梅;郭德俊;;积极情绪对任务转换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珊珊;人格特质、情绪对认知灵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珠梅;;临时情绪状态与理性的研究概述[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屈洁;;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学习模式构建[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杨莉莉;李爽;;网络学习环境的特征及其应用模式[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于平;马庚明;;浅谈移动教育[J];才智;2012年02期
5 楚学娟;张勇;;远程虚拟实验系统中模拟方法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0期
6 丛荣华;;基于流媒体技术的中小学校园网教学分析与应用设计[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8期
7 杜丹冰;;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对比分析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8期
8 杜丹冰;龙飞;;网络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2期
9 尚亚丽;刘亚娟;刘德成;;基于Web的自主学习环境设计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10 范爱兰;罗礼进;;从认知灵活性理论的角度探讨高等教育三层次教学模式[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建华;;对网络时代教育发展的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罗辉;吕永忠;李冰;;学科专业网站综合评价标准研究[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3 覃文圣;支颖梅;李林;;SNS构建教与学平台初探[A];全国第21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10)暨全国第2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涂红伟;周星;;组织公民行为动机研究的整合:暗示理论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初玉霞;任务特点、认知风格对情绪与创造表现关系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美华;不同年级和学业成绩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艳梅;积极情绪对任务转换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生;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基于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沈书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袁冬华;自我损耗效应及其克服:积极情绪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建珍;西部多元文化地域的现代远程教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丽君;美感与积极情绪的关系及对变化觉察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9 彭文辉;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彩霞;情绪对六年级小学生认知灵活性的影响及促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凤鸣;基于Moodle的信息化社区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峰;高中信息科技课程中《数据管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云英;新疆电大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5 刘建玲;校园网:教师成长的一片绿洲[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耐寒;网络教育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姜小霞;情绪状态与表征材料对中央执行功能子成分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袁子琪;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广度对言语理解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刘畅;基于协作学习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梁俊亮;促进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虚拟实验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儒德;论认知灵活性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周玫,周晓林;儿童执行功能与情绪调节[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3期
3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4 丁芳;儿童的执行性功能[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陈兰江,梁九清;情绪研究的具体方法及进展[J];许昌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刘儒德;一种新建构主义-认知灵活性理论[J];心理科学;1999年04期
7 沃建中,林崇德;青少年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8 黄敏儿,郭德俊;情绪调节的实质[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9 丁锦红,郭春彦;工作记忆的脑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5期
10 陆芳,陈国鹏;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艳梅;积极情绪对任务转换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美;认知灵活性理论与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1期
2 范琳,李玲;认知灵活性理论与网络英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4年03期
3 高秀芝;认知灵活性理论与课堂教学改革[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年04期
4 焦道利;纪晓琳;;《远程教育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蒋苏琴;;认知灵活性理论与网上英语论坛的构建[J];琼州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6 顾力雄,陈琦;认知灵活性理论、超文本和Internet网络教学[J];心理学动态;1998年03期
7 张建林;;认知灵活性理论与化学教学初探[J];化学教与学;2011年02期
8 吕艳;何固佳;;超文本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李家黎;;认知灵活性理论在网络教学中之应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10 刘正凤;赵继源;李碧荣;;认知灵活性理论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正巧;赵德伟;庄科君;;认知弹性理论视角下的移动学习模式的探讨[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2 李明振;宋乃庆;;认知弹性理论指导下的高师数学建模教学[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玉霞;基于网络的协作式CAI设计模式[D];河北大学;2000年
2 周颜玲;基于CFT的超媒体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史晓雷;网络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杨建锋;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资源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北大学;2009年
5 王伟东;关于游标卡尺的教学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静;初中力学教学促进概念转变的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少娟;媒介素养教育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赤丽娟;网络环境下高中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琳琳;《现代体育方法学》助学网站的设计构想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武海江;基于B/S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研究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40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940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