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论教育时序

发布时间:2017-10-03 20:38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时序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 教育要素 教育时序 超常教育 速成教育


【摘要】:教育活动具有时序性,这是源于构成教育活动的教育要素的动态性和发展性。这些教育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学习者、教育资源。通过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教育要素所构成的教育活动现象中,都有着一定的时空定位及规律。笔者将教育过程中教育要素内部及要素之间的时空定位与规律总结为教育时序。同时,针对另一类教育乱象,,如神童教育、速成教育、超常教育等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剖析。这些教育乱象主张的教育模式出现了若干可观的教育效果,在某种意义上也确实迎合了现今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对市场经济带来了一定刺激,但很多弊端也随之而来,例如教育效果的不稳定,教育效果与最初预期的偏离,甚至毫无教育效果等。其原因除了一些显性的(如:教育目标过于功利、师资力量过于薄弱等)之外,还有一个隐性的原因,那就是违背了教育时序规律。 本文在借鉴其他研究者关于教育规律方面的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从“教育时序”的内涵及特点,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时序”体现、违背时序的教育现象剖析、教育时序的启示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首先,笔者阐述了“教育时序”的内涵,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要素内部及要素之间的时空定位和规律,同时揭示了教育时序的若干特点:即客观性、内隐性、复杂性、长效性、弹性等。然后,从正面解读了教育过程中主、客体教育要素所蕴含的时序规律。接着,从反面分析了违背时序规律的教育现象,如超常教育、速成教育和其他的躐等教育现象等。最后,综合正、反两方面的论述,由此得出教育时序对于教学活动的启示:要坚持理论引导与法律约束相结合;营造稳定性与灵活性兼容的政策环境;统合主、客体教育要素的时序要求;坚持“三个协调”相结合的原则;把握好时序影响的连续性与一致性。我们既要认识和遵循存在于教育过程中的时序规律,也亟需杜绝违背教育时序规律的教育模式。只有科学合理地将教育时序融入到教育活动中,才能在实施教育活动时使得个体身体和心理协调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个体学习与社会化协调发展。
【关键词】:教育 教育要素 教育时序 超常教育 速成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0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文献综述10-18
  • 1.2.1 “教育”与“时序”10-11
  • 1.2.2 教育过程中主体教育要素与时序11-14
  • 1.2.3 教育过程中客体教育要素与时序14-18
  • 1.3 研究意义18
  • 1.4 研究思路18-19
  • 1.5 研究方法19-20
  • 1.5.1 文献法19
  • 1.5.2 个案研究法19-20
  • 第2章 “教育时序”的内涵及特点20-24
  • 2.1 “教育时序”的内涵20-22
  • 2.2 “教育时序”的特点22-24
  • 第3章 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时序”体现24-34
  • 3.1 教育过程中主体教育要素的时序24-29
  • 3.1.1 教师发展的时序24-26
  • 3.1.2 学生发展的时序26-29
  • 3.2 教育过程中客体教育要素的时序29-34
  • 3.2.1 教材选择的时序29-31
  • 3.2.2 课程表安排的时序31-32
  • 3.2.3 教学模式的时序体现32-34
  • 第4章 违背时序的教育现象剖析34-44
  • 4.1 超常教育34-37
  • 4.1.1 超常教育今与昔34
  • 4.1.2 超常教育发展的原因34-35
  • 4.1.3 超常教育个案剖析35-37
  • 4.2 速成教育37-40
  • 4.2.1 速成教育及其表现37-38
  • 4.2.2 速成教育行时的原因38
  • 4.2.3 速成教育个案剖析38-40
  • 4.3 躐等教育40-44
  • 4.3.1 关于题海战术40-42
  • 4.3.2 关于奥赛培训42-44
  • 第5章 教育时序的启示44-49
  • 5.1 坚持理论引导与法律约束相结合44
  • 5.2 营造稳定性与灵活性兼容的政策环境44-45
  • 5.3 统合主、客体教育要素的时序要求45-46
  • 5.4 坚持“三个协调”相结合的原则46-47
  • 5.5 把握好时序影响的连续性与一致性47-49
  • 结论49-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55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淑曼;《关于我国超常教育现状问卷》的调查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1999年01期

2 徐汉泉;魏尚平;张爽;;对超常教育的几点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00年10期

3 辛厚文;我国超常教育的性质、特点和作用[J];教育与现代化;1989年03期

4 吴良俅,徐斐尔,何麦秋;我校超常教育的初步尝试[J];教育与现代化;1989年03期

5 孟现志;超常教育的文化创新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2期

6 姚本先;关于大学少年班超常教育的理性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2期

7 贺淑曼;;迎接超常教育的春天[J];现代特殊教育;2001年12期

8 宁冠群,张维汉;在超常教育中加强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现代化;1989年03期

9 朱晓梅;关于中学阶段试行超常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1992年12期

10 李泓冰;;不想下课的孩子——体会超常教育[J];教师博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玉萍;;超常儿童的超常教育之我见[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金芳;何必否认超常教育[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王庆环;超常教育,出了什么问题?[N];光明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黄文;走近超常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实习生杨叶辉;准确把握“超常教育”[N];科技日报;2002年

5 刘军;超常教育下的花样年华[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记者 周方;亚太地区超常教育研讨会在京开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7 本报记者 陈广琳;在普通班进行“超常教育”[N];深圳商报;2009年

8 宗和;超常教育不再适用于少数儿童[N];中国妇女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李玉兰;超常教育要有平常心[N];光明日报;2008年

10 记者 胡殿芳;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N];新乡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琛;促进学生优长发展教育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颖;中小学超常教育的实践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瑛;超常儿童全面发展的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徐菁;多元智能理论下高一奥赛班化学教学设计及实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唐璇;中美天才教育的比较与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沈小祥;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资优生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玲娟;在课外阅读中培养超常生的健康人格[D];苏州大学;2011年

7 兰继军;论国外特教对象的演变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向玲;时间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谢宜宸;澳大利亚天才教育政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邓晨曦;3~5岁超常儿童创造性人格发展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66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966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8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