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机会均等运动:理论探讨与实践策略
本文关键词:美国教育机会均等运动:理论探讨与实践策略
【摘要】: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教育机会均等运动代表着美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的发展上,它都在世界的教育改革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本文主要以美国教育机会均等运动为出发点,着重探讨该运动中关于教育机会均等的理论与实践,以期为我国争取教育机会均等的实践提供一个启示与借鉴。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同时归纳说明有关“教育机会均等”的已有国内外研究。 第二部分说明美国教育机会均等运动产生的背景与阶段。主要说明该运动产生的理论背景与实践背景,以及在该运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兴起与高潮两个阶段。 第三部分主要阐明了在美国教育机会均等运动中所形成的教育机会均等理论,即该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科尔曼的结果平等教育机会均等理论;詹克斯的以教育不公平突出表现形式为基础的教育机会均等理论;罗尔斯的建立在其“公平三原则”基础上的教育机会均等理论。 第四部分主要阐明美国为弥补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状况所采取的具体实践策略,主要包括公车接送策略、补偿教育策略、教育券策略以及学校标准化策略。 第五部分阐述美国教育机会均等运动为我国全面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在入学机会、学校标准化、学校布局调整方面所带来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美国教育 教育机会均等 理论探讨 实践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571.2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第一章 绪论9-18
- 一、问题的提出9
- 二、研究意义9-10
- 三、研究现状10-12
- (一) 国内关于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10-11
- (二) 国外关于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11-12
- 四、研究方法12-13
-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13-16
- (一) 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界定13-15
- (二) 教育机会均等与教育平等、教育公平的区别15-16
- 注释16-18
- 第二章 美国教育机会均等运动的概况18-25
- 一、背景18-21
- (一) 理论背景18-19
- (二) 实践背景19-21
- 二、阶段21-23
- (一) 兴起阶段22
- (二) 高潮阶段22-23
- 注释23-25
- 第三章 美国教育机会均等运动的理论探讨25-37
- 一、科尔曼(Coleman, James S.)的教育机会均等理论25-30
- 二、詹克斯(Jencks, Christopher S.)的教育机会均等理论30-34
- 三、罗尔斯(Rawls, John)的教育机会均等理论34-36
- 注释36-37
- 第四章 美国教育机会均等运动的实践策略37-44
- 一、实践策略的转变37-39
- (一) 由平等的学校向平等的学生的转变37-38
- (二) 由封闭学校向开放学校的转变38-39
- 二、具体策略的实施39-43
- (一) 公车接送策略的实施39-40
- (二) 补偿教育策略的实施40-41
- (三) 教育券策略的实施41-42
- (四) 学校标准化策略的实施42-43
- 注释43-44
- 第五章 美国教育机会均等运动给我国的启示44-48
- 一、在入学机会上给我国的启示44-45
- (一) 财政投入倾斜,体现入学机会均等44
- (二) 扩大学校教育总体规模,,实现入学机会均等44-45
- (三) 建立健全就学资助机制,确保入学机会均等45
- 二、在学校布局调整上给我国的启示45-46
- (一) 学校布局调整要统筹规划45
- (二) 学校布局调整要区别对待45-46
- (三) 学校布局调整要科学合理46
- (四) 学校布局调整要建立完善的利益补偿机制46
- 三、在学校标准化上给我国的启示46-47
- (一) 建设标准化学校国家要均衡处理有限的资源46-47
- (二) 合理规划学校规模,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47
- (三) 科学选址,促进标准化学校建设47
- 注释47-48
- 结语48-50
- 注释49-50
- 参考文献50-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世枚;;教育公平的理念与实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冯建军;关于现阶段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1期
3 钱晓勤;高等教育有偿化与教育机会均等刍议[J];江苏高教;2001年01期
4 冯丽雅;大、小班课堂教学中教育机会均等的比较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余少华;;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若干策略探讨[J];教育导刊;2008年09期
6 蔡迎旗,冯晓霞;论我国幼儿教育政策的公平取向及其实现[J];教育与经济;2004年02期
7 檀传宝;中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现实及对策思考[J];教育科学;1994年02期
8 滕星,苏红;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与教育机会均等[J];教育科学;1998年01期
9 许凤琴;论教育机会均等的理论结构及基本特征[J];教育科学;2000年01期
10 查啸虎,乐惠;略论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机会均等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翔云;中国基础教育机会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世永;关于现阶段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3 刘冠华;美国的“教育券”及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4 郭璇;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运强;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孟庆梅;当前我国成人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7 肖顺菊;美国基础教育中的教育券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张海波;教育均衡视野下的“标准化学校”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文乔;教育机会均等视野下师幼互动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朱雪研;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原则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77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97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