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治疗取向对高校心理咨询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存在主义治疗取向对高校心理咨询的启示
【摘要】:存在主义疗法源自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作为一种动力学取向的治疗,它认为人格的内在冲突在于个体与存在的经验之间。当代存在心理学并不排斥其他治疗流派,而是对其他流派观点的补充和整合。存在治疗强调来访者的责任和生活的意义,指出存在焦虑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状态并深具建设性。当今大学生的焦虑和困惑充满了时代特点,他们的存在困境正是存在主义治疗所关心和讨论的主题。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可从存在主义疗法获取如下启示:区辨存在焦虑和神经症性焦虑;重新审视社会适应标准;增进来访者的责任能力;注重对意义的追寻;对死亡和人生困苦持非防御的态度;增进咨询师的"在场"意识,并帮助学生恢复其感受能力。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思政部;
【关键词】: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治疗取向 心理咨询
【分类号】:G448
【正文快照】: 一、存在主义的治疗取向存在主义治疗概念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同时出现在欧洲一些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工作与脑海中的想法,而非出自一人。这些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所争论的不是具体的治疗技术。他们承认,精神分析、行为矫正或认知重塑对于某些案例类型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一平;对人生观教育的另一种解读——来自生涯辅导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2 彭未名;生存与觉解:交往德育的本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7期
3 郑晓江;论生活与生命[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葛秋萍,殷正坤;基因技术对生存世界的重塑及其目标选择[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1期
5 郑晓江;论现代人之自杀问题及其对策[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陆黎雅;论爱情故事中的“小人鱼”模式——安徒生、茨威格、蒲宁三个相似故事及含意[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2期
7 许静;德性——生活的守望者[J];学科教育;2002年07期
8 魏长领;道德信仰的发生机制[J];伦理学研究;2004年06期
9 郑晓江;论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与当代之生死哲学[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10 汪新建;生命意义的追寻——弗兰克之意义疗法[J];医学与哲学;200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伟红;;诗的心理治疗作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2004年
2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3 王洪琛;荒诞的人——加缪文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戴明朝;美的问题:人类学个案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盛开莉;拓展安徒生童话研究的成人空间[D];兰州大学;2006年
2 刘思薇;和谐—罗曼·罗兰对人类社会的梦想[D];湘潭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重庆;浅析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及其工作艺术——对我院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思考[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2 常永才;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一种新趋势:对文化因素的日益重视——对海外多元文化心理咨询的评介[J];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3 吴昌南,陶能祥;利用信息网络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刘鹏志;“空椅子技术”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J];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18期
5 彭燕凌;;当代心理咨询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08年33期
6 程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析[J];华章;2009年18期
7 尚瑞莉;;给自己一面“镜子”[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年11期
8 赵瑞芳;钟秋莲;赵琳玲;董兆怡;;高职院校心理服务模式迈向专业化之路[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马志国;;跳蚤·大象·希望[J];第二课堂(高中);2010年12期
10 王晓梅;;论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J];价值工程;2010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长亮;;开展心理咨询,为学生确立科学世界观服务[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2 缪榕楠;庄丽;;传统文化下的国人心理与心理咨询的本土化[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袁雪峰;陶新华;;全面关注 引导发展——积极发挥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指导作用[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4 张爱平;;“关爱亲人”:推广心理咨询的最强动力[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宋小冬;马莹华;;心理咨询中的人性观概念[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6 郑雅维;;助人自助——心理咨询的真谛[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7 王颖丽;;宁夏地区心理咨询现状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黄雷豪;;论心理咨询的教育哲学底蕴[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9 王闽;颜鸿;王小平;;心理咨询和后期行为干预在维持治疗中的重要作用[A];第十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暨首届中美药物滥用和HIV/HCV共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李梓敬;韩如芳;张彩霞;;生活分析咨询法对启动大学心理咨询的作用[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博士解读心理咨询[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周平方;心理咨询的五个“不等于”[N];大众卫生报;2005年
3 刘五星;心理咨询,,您了解多少?[N];健康报;2005年
4 张翔 张广玉;怎样开展好心理咨询[N];人民武警;2003年
5 本报记者 施艳燕;心理咨询为何成不了“行当”?[N];苏州日报;2005年
6 孙铭;心理咨询的不等式[N];卫生与生活报;2005年
7 记者 杨翠敏邋通讯员 张晓雨;心理咨询站为社区居民解心病[N];北京社会报;2008年
8 记者 薛惠娟;每所中学应配1至2名心理咨询教师[N];河北日报;2008年
9 杨军;心理咨询行业凸显三大问题应尽快规范[N];人民政协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佘峥;毕业如入“更年期”[N];厦门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同吉;心理咨询专长发展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涛;婚姻承诺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正云;儿童心理辅导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鑫;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郝志红;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预测模型与干预实验[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倩;学校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马超;20世纪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单家银;催眠冲突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跃;我国高等院校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恒;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理咨询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慕萌;临床心理学人才发展战略的思考[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3 余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米亚岚;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闫峰;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家系统的研究和实现[D];湖南大学;2006年
6 梁春梅;北大金秋心理咨询特许经营发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7 王娴;心理咨询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樊丽华;心理咨询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9 易遵尧;心理咨询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曲晓丽;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之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91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991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