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改评一体化作文教学模式探究
发布时间:2021-12-25 07:15
传统教育观念下,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学生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基本课文的阅读上,相对忽视了课外阅读。事实上,不管是从应试教育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提高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角度来说,我们都应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这才是学生应该重点培养的方向,而作文的批改和评价是对语文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因为学生只有站在老师的角度去评价批改作文,才能够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不足,学习到更多的写作方法,锤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读写改评一体化教学能够有效贯穿新课标要求下的作文教学目标,实现阅读、写作、批改、评论的一体化。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当前作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绪论部分通过对现阶段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提出作文一体化改革的迫切性,阐明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一章概述读写改评一体化作文教学的含义、意义与理论依据。第二章分析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作文教学与阅读脱节、作文教学与现实生活背离、不注重写作指导、评分不到位等弊端。第三章是对一体化教学总体思考,指出应找准读写改评一体化的切入点,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引导,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打造好读写改...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一) 作文改革
(二) 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三) 作文的批改评论
(四) 作文的一体化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读写改评一体化教学概述
一、一体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 现代信息理论
(三) 学习动机理论
(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读写改评一体化教学的含义
(一) 阅读
(二) 写作
(三) 批改评论
(四) 读写改评一体化
三、读写改评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一) 阅读对写作的意义
(二) 改评对写作的意义
(三) 读写改评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第二章 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文教学脱离了阅读与生活
(一) 作文教学与阅读脱节
(二) 作文教学与现实生活背离
二、作文教学不注重写作指导
(一) 教师作文命题老旧
(二) 教师缺乏系统的作文教学计划
三、作文教学评改不到位
(一) 批改形式单一
(二) 批改时间滞后
第三章 读写改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思考
一、找准读写改评一体化的切入点
(一) 借鉴课本中的写作手法
(二)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加强课堂教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 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 提炼写作手法
三、课外加强,教师适当引导学习思维
(一) 加强阅读,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 理性分析,引导学生的辩证思维
四、师生共同打造读写改评一体化模式
(一) 师生共同推进改革进程
(二) 教师设置阅读指导课
(三) 教师引导学生从阅读走向写作
第四章 读写改评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以读促写:让阅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一) 课内阅读教学与写作结合
(二) 课外自主阅读与写作结合
二、写作指导:设计思路清晰,训练思维多样
(一) 文体明确,写作规范
(二) 独立思考,丰富想象
三、作文批改:唤醒主体意识,提高作文质量
(一) 互助批改,集思广益
(二) 规范批改,提高质量
四、作文评讲:形成激励机制,激发学习潜能
(一) 以人为本,多元评价
(二) 巧用评讲,深入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教学案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用恰当的作文评语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J]. 李守斌. 学周刊. 2020(05)
[2]注重视听觉艺术的作文评改探究[J]. 周哲凡,雷娟.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20(01)
[3]高考作文命题思路分析及教学启示——从“SAT源文本分析”作文改革说开去[J]. 冯渊.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9(10)
[4]梦想在课改中成真[J]. 赖荣明. 新教师. 2019(02)
[5]关于高中作文教与学的改革研究[J]. 崔银瑞. 林区教学. 2018(03)
[6]高中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J]. 刘勇. 语文天地. 2016(22)
[7]课内阅读与作文教学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J]. 邝结娜.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4(07)
[8]浅谈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联袂教学[J]. 王慧. 中学时代. 2012(20)
[9]运用图式理论构建高中作文教学序列[J]. 周丽娟. 课程教学研究. 2012(10)
[10]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的策略[J]. 韩梦琴. 中小学电教(下). 2012(05)
硕士论文
[1]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指导策略研究[D]. 杨刚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
[2]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胡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
[3]准格尔旗第二中学日常作文评价标准探研[D]. 王美莲.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
[4]教师介入方式对高中英语写作课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 房文馨.曲阜师范大学 2019
[5]新媒体环境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 张国征.山东师范大学 2019
[6]部编本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比较研究[D]. 熊帅.扬州大学 2019
[7]“察”“读”“写”[D]. 刘伲萍.沈阳师范大学 2019
[8]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研究[D]. 安丽娟.贵州师范大学 2019
[9]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D]. 孙奕丹.苏州大学 2014
[10]关于有意思作文的教学构想[D]. 师丽萍.华中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52021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一) 作文改革
(二) 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三) 作文的批改评论
(四) 作文的一体化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读写改评一体化教学概述
一、一体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 现代信息理论
(三) 学习动机理论
(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读写改评一体化教学的含义
(一) 阅读
(二) 写作
(三) 批改评论
(四) 读写改评一体化
三、读写改评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一) 阅读对写作的意义
(二) 改评对写作的意义
(三) 读写改评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第二章 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文教学脱离了阅读与生活
(一) 作文教学与阅读脱节
(二) 作文教学与现实生活背离
二、作文教学不注重写作指导
(一) 教师作文命题老旧
(二) 教师缺乏系统的作文教学计划
三、作文教学评改不到位
(一) 批改形式单一
(二) 批改时间滞后
第三章 读写改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思考
一、找准读写改评一体化的切入点
(一) 借鉴课本中的写作手法
(二)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加强课堂教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 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 提炼写作手法
三、课外加强,教师适当引导学习思维
(一) 加强阅读,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 理性分析,引导学生的辩证思维
四、师生共同打造读写改评一体化模式
(一) 师生共同推进改革进程
(二) 教师设置阅读指导课
(三) 教师引导学生从阅读走向写作
第四章 读写改评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以读促写:让阅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一) 课内阅读教学与写作结合
(二) 课外自主阅读与写作结合
二、写作指导:设计思路清晰,训练思维多样
(一) 文体明确,写作规范
(二) 独立思考,丰富想象
三、作文批改:唤醒主体意识,提高作文质量
(一) 互助批改,集思广益
(二) 规范批改,提高质量
四、作文评讲:形成激励机制,激发学习潜能
(一) 以人为本,多元评价
(二) 巧用评讲,深入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教学案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用恰当的作文评语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J]. 李守斌. 学周刊. 2020(05)
[2]注重视听觉艺术的作文评改探究[J]. 周哲凡,雷娟.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20(01)
[3]高考作文命题思路分析及教学启示——从“SAT源文本分析”作文改革说开去[J]. 冯渊.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9(10)
[4]梦想在课改中成真[J]. 赖荣明. 新教师. 2019(02)
[5]关于高中作文教与学的改革研究[J]. 崔银瑞. 林区教学. 2018(03)
[6]高中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J]. 刘勇. 语文天地. 2016(22)
[7]课内阅读与作文教学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J]. 邝结娜.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4(07)
[8]浅谈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联袂教学[J]. 王慧. 中学时代. 2012(20)
[9]运用图式理论构建高中作文教学序列[J]. 周丽娟. 课程教学研究. 2012(10)
[10]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的策略[J]. 韩梦琴. 中小学电教(下). 2012(05)
硕士论文
[1]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指导策略研究[D]. 杨刚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
[2]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胡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
[3]准格尔旗第二中学日常作文评价标准探研[D]. 王美莲.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
[4]教师介入方式对高中英语写作课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 房文馨.曲阜师范大学 2019
[5]新媒体环境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 张国征.山东师范大学 2019
[6]部编本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比较研究[D]. 熊帅.扬州大学 2019
[7]“察”“读”“写”[D]. 刘伲萍.沈阳师范大学 2019
[8]朱德熙作文教学思想研究[D]. 安丽娟.贵州师范大学 2019
[9]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D]. 孙奕丹.苏州大学 2014
[10]关于有意思作文的教学构想[D]. 师丽萍.华中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52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dsp/3552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