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阅读论文 >

互文性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17 05:09
  互文性理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从西方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文艺界。在中国近三十年的传播,脱胎于欧美地区的互文性理论成为流行于中国文学艺术界的文艺理论,并在中国文艺界研究者的努力下,它的辐射面延展到中国文学以及语文教育,成为目前语文教育界经常使用和关注的重要研究理论。本文试图从互文性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观点出发,对其能否运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期望通过绵薄之力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新的实践角度和中肯的实施意见。在对互文性理论的不断研究中,笔者发现互文性理论中的互文意识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同时还发现互文性理论过于强调文本的关涉关系而忽略了细致文本的细致分析,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不便,即对互文本的选择未经过深思熟虑,导致文本的本意产生偏差。为了改变这一不便之处,本研究首先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研究互文性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流行的缘由。在长期的“文以载道”的中国传统文论的影响下,阅读文本的核心点是其所传达出的“道”,而非文本的文学性,忽视了“文学是语言艺术”的这一常识。克里斯蒂娃等学者提出“互文性”这一概念经由我国文学界引进、“拿来”后,便得到了热烈的吹捧,并在中国...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1.1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1.1.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对新理论呼唤
        1.1.3 教育心理学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1.2 互文性理论相关研究
        1.2.1 国外有关互文性理论的研究
        1.2.2 国内有关互文性理论的研究
        1.2.3 互文性理论视域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2章 互文性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的理论考察
    2.1 互文性理论的概述
    2.2 互文性理论的概念和多重内涵
        2.2.1 互文本的含义及其性质
        2.2.2 主体间性的含义及其特点
        2.2.3 互文性理论的多重内涵
    2.3 互文性手法举隅
        2.3.1 引述
        2.3.2 戏仿
    2.4 互文性理论适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2.4.1 基于高中生内在阅读机制
        2.4.2 基于新课程的阅读教学理念
        2.4.3 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第3章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对互文性理论的呼唤
    3.1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调查
        3.1.1 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法
        3.1.2 调查结果分析
    3.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分析
        3.2.1 语文教师自身的限制
        3.2.2 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但解读能力不足
        3.2.3 语文教材编排体例的影响
第4章 互文性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应用构想
    4.1 互文性理论与其它阅读方式的比较
        4.1.1 互文性理论与文本细读
        4.1.2 互文性理论与比较阅读
    4.2 互文性理论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前提
    4.3 互文性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策略的构想
        4.3.1 应用互文性理论来阐释文本意义
        4.3.2 应用互文性理论的审美学习
    4.4 互文性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975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dsp/3975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b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