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程与公共政策”硕士学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17:32
本文关键词:新型“工程与公共政策”硕士学位研究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的工程发展使得很多技术问题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国家内;工程本身的复杂化也对传统“术业有专攻”的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同时发展变化中的工程与社会两个系统,越来越形成一个错综复杂、密不可分的整体。工程师的工程技术思维固然能够解决传统工程问题的复杂关系,但工程可能会产生的社会影响在工程师所需具备的知识储备中的重要性也愈来愈无法忽视。这就要求工程师在进行职业工程实践时不仅要把握解决问题所需的技术要素,更要深刻理解作为公共政策的工程决策背后的形成机制与其对于人类社会所能产生的庞大影响力。工程师对公共政策理解及把握能力的缺失大大影响了工程技术的效用。具有工科背景同时理解工程的社会背景和掌握公共政策分析、制定能力的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便成为工程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当前大工程观背景下工程教育的新发展与改革以及跨学科教育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通过对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EPP学位、马里兰大学MEPP学位以及MIT的TPP学位实施的分析,从EPP学位在国外大学的实践出发,从学位设置的运行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两个方面构建我国“工程与公共政策”新型专业硕士学位。
【关键词】:工程与公共政策 专业学位 跨学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B-41;G643.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4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问题的提出11-15
- 1.2.1 全球化背景下工程发展的需要11-12
- 1.2.2 复杂化工程本身的要求12-13
- 1.2.3 工程师素质提升的需要13-15
- 1.3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15-21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15-20
- 1.3.2 研究意义20-21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21-24
- 1.4.1 研究方法21-22
- 1.4.2 研究框架22-24
- 2 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24-40
- 2.1 工程教育与大工程观24-28
- 2.1.1 工程教育的内涵及特征24-25
- 2.1.2 大工程观与工程教育改革25-28
- 2.2 社会工程28-32
- 2.2.1 社会工程的内涵28-29
- 2.2.2 社会工程教育的实践29-32
- 2.3 跨学科教育论32-35
- 2.3.1 跨学科的界定32-34
- 2.3.2 跨学科人才培养34-35
- 2.4 学位改革创新论35-39
- 2.4.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现状35-38
- 2.4.2 整体改革创新的要求和趋势38-39
- 2.5 本章小结39-40
- 3 "工程与公共政策"学位的案例研究40-64
- 3.1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EPP学位40-47
- 3.1.1 EPP学位简介40-41
- 3.1.2 EPP学位培养方案41-46
- 3.1.3 学位教育特色分析46-47
- 3.2 美国马里兰大学MEPP学位47-56
- 3.2.1 关于MEPP47-48
- 3.2.2 培养方案48-52
- 3.2.3 学位教育特色分析52-56
- 3.3 美国MIT的TPP学位56-62
- 3.3.1 相关背景56-57
- 3.3.2 培养方案57-61
- 3.3.3 双学位61-62
- 3.4 案例总结62-64
- 4 我国"工程与公共政策"学位的构造64-81
- 4.1 "工程与公共政策"学位顶层设计64-66
- 4.1.1 "工程与公共政策"学位概述64
- 4.1.2 工程与公共政策学位设计原则64-66
- 4.2 "工程与公共政策学位"的模式66-76
- 4.2.1 工程与公共政策学位培养方案概述66-68
- 4.2.2 模式一:全日制两年工程与公共政策学位68-73
- 4.2.3 模式二:本硕连读制工程与公共政策学位73-76
- 4.3 学位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76-81
- 4.3.1 政府政策支持76-77
- 4.3.2 学校质量保证77-80
- 4.3.3 社会积极反馈80-81
- 5 总结与展望81-83
- 5.1 论文工作的总结81
- 5.2 今后工作展望81-83
- 参考文献83-89
- 附录一 开设"工程与公共政策"学位的国外大学名录89-91
- 附录二 美国马里兰大学MEPP计划教师名单91-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洁;;公共政策视野下的高职机械类实训基地建设[J];华章;2011年14期
2 孟江平;;关于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若干思考[J];山西建筑;2011年23期
3 吴琼辉;;公共政策在完善中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的作用空间[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09期
4 田巨为;;我校新增4个博士学位、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5 董翊明;孙天钾;陈前虎;;基于“4E”模型的经济适用房公共政策绩效评价与研究——以杭州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8期
6 刘颖;惠冰;;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政策评估:误区与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7期
7 何流;;直面问题 回归本源[J];城市规划;2011年S1期
8 ;张同须——2011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J];中国勘察设计;2011年07期
9 ;胡永健 教授[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谢巍 教授[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
本文编号:1074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074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