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本文关键词: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摘要】:研究生学风建设重点应把握三个方面:首先要立足于研究生自律意识的觉醒。好的学风是一种精神、一种品德、一种自觉和一种修养。其次,要立足于教师严格的履职尽责。要做到严师出高徒,需要每个一生以教师为职业的人从心底热爱自己的职业,视职业如生命。再次,要立足于教育主管部门的科学管理。管理制度设计要讲求实效,不流于形式。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研究生 学风建设 制度建设 科学管理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近年来,高校研究生学术论文造假等不良学风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教育部配合科技部、中国科协等组织连续几年开展了大规模的以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宣讲活动。作为大学教师的一员,笔者对开展这些宣讲活动的重要意义给予充分的肯定。但是,同时认为,考虑到学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丽娜;范昕;;高校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对策[J];时代人物;2008年08期
2 杨梅;;大学生学风现状调查及建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7期
3 李军;;地方性高等院校学风建设刍议[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年04期
4 全胜奇;;学风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5 周贤君;;高校学风建设的制度思考与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6 刘汉州;;关于构建高校学风建设机制的思考[J];大家;2010年24期
7 林功实;瞿振元;;切实加强研究生的学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1989年12期
8 邓莉;杨军;;制度建设是学风建设的根本保障[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02期
9 李水童;;浅谈新形势下的学风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06期
10 王丽杰;赵靖;钱彬;;如何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任秀莲;魏琦峰;韩家军;曹立新;;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裴建明;朱妙章;;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研究生培养感悟[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4 刘景彦;刘琴;;经济危机形势下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久义;李进;;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季幼章;张英;张彦秋;董俊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创造力与研究生创造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王德章;;制度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8 蒋兆远;杜亚江;康会峰;;高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蔡德章;;运用知识管理方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张士宏;;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与企业结合[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市教委主任 刘利民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林建华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胡和平 复旦大学副校长 陈晓漫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 邹晓东 南京大学校长 陈骏 南昌大学校长 周文斌 西北大学校长 乔学光;全面推进高校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刘福军邋肖渭淳;廊坊师院全方位构建学风建设新格局[N];消费日报;2008年
3 肖剑;高校要注重学风建设[N];廊坊日报;2007年
4 黄峰 陈海锋 张丙辰;风清气正育桃李[N];人民武警报;2010年
5 山东临沂师范学院院长 韩延明;分层次全员推进高校学风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教宣;教育部要求扎实推进高校学风建设[N];光明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王晖;副教授也能当博导[N];河南日报;2008年
8 记者 储召生;全面推进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铁铮;北林大探索出研究生培养新途径[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10 熊丙奇 (作者为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教授);研究生培养学制为何“朝三暮四”[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3 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静;我国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资源重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志宏;高校组织结构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8 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张国栋;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莉;高校科研团队中的研究生激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冬海;我国高校研究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周振彦;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朱静然;美国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欧杰宁;研究生三助项目规范化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6 吴云天;基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7 刘全菊;我国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张兴春;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卢英敏;以人为本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勇;研究生创新素质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06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106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