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战略下的我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17-11-05 13:24

  本文关键词:协同创新战略下的我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协同创新 工程博士 培养模式


【摘要】:阐述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分析协同创新战略下我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从招生、课程设置、实践训练、导师指导和论文答辩等方面提出我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创新的建议。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工程博士创新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12JDGC017)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围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提高我国教育质量问题,郑重地提出我国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进协同创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年02期

2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年02期

3 秦荣,张文修;发展调节机制是工程硕士质量保证的基本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05期

4 钟尚科;杜朝辉;邵松林;蒋慧;;英国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亮;;行业特色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系统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5期

2 王孟钧;刘慧;张镇森;陆洋;;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网络协同要素与协同机制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12期

3 杨继瑞;杨蓉;马永坤;;协同创新理论探讨及区域发展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J];高校理论战线;2013年01期

4 祁艳朝;;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提升高校创新能力[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年01期

5 钟荣丙;;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研究——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3年02期

6 胡沛枫;;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构建中的机制创新研究——基于组织关系管理理论[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1期

7 郭晓立;洪诗鸿;沈滢;;吉林省产学研合作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俞乐;刘拥海;崔铁成;;新升地方高校强化协同创新的挑战与对策[J];高教论坛;2013年03期

9 徐运保;陈辉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与模式[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王艳;纪志成;;物联网产业协同创新模型与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俊青;许益波;;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法律问题刍议[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天波;李秋红;;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社会诚信体系建构分析——以构建广东特色社会诚信体系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民生科技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张寒;胡宗彪;李正风;;研发项目对中国大学技术转让合同影响的实证研究——以985工程高校为例[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曹宇东;何毅;赵剑衡;李雷;;交叉学科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研究——以物理与生物医学交叉实验室为例[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刘钒;李光;;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发展研究——以湖北省为例[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路春婷;张春博;丁X;;协同创新组织的动力机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潘锡杨;;协同创新中心管理体制机制探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于娱;施琴芬;;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共享的微分对策模型[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9 邵景峰;王进富;马晓红;吴生;刘勇;;基于数据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关键动力优化[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10 胡涌哲;王海云;;高校科协创新发展新动向——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A];全国高校科协发展论坛(2013年)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任宗强;基于创新网络协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机制与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孙艳;用户参与产品创新的研发模型及其群体协作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5 周来新;转化医学科研组织模式构建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6 赵秀丽;国家创新体系视角下的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张廷;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张滨楠;研究型大学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存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王一刚;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形成与运行效果动态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刁丽琳;产学研合作契约类型、信任与知识转移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指标权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夏天娟;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张丽;英国专业博士学位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孙阳;基于协同学的科研与教育融合中心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李玲玲;新型研发组织的运行与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孙玉琳;英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丽华;基于创新集聚的协同创新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8 荣春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杨启航;生态工业园企业环境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姜越;官产学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攀,吴振一,刘惠琴,徐远超,郑燕康;美、德、英工程类型研究生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2 李盛兵;高等教育市场化:欧洲观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3 李琳,方先知;产学研知识联盟与社会资本[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8期

4 胡恩华,郭秀丽;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01期

5 王英俊,丁X;“官产学研”型虚拟研发组织的结构模式及管理对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4期

6 张米尔,武春友;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交易费用[J];科学学研究;2001年01期

7 王毅,吴贵生;产学研合作中粘滞知识的成因与转移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1年06期

8 李廉水;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组织方式[J];科研管理;1998年01期

9 李宝山,钱明辉;论知识增值机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编写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同济大学 张玉臣;[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志宇;产学合作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路文江,许永祥,马骏;21世纪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思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2 张淑香;试论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陈淑兰,杨家富;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J];情报科学;2001年12期

4 苑乃香;师专师范生化学教育教学能力及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5 ;武汉工业学院“个性人才”培养模式结硕果[J];评价与管理;2005年03期

6 杨放;;关于高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培养物流人才的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7 赵吉勇;;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吕明;白薇;钟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立地矿类人才培养新模式[J];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03期

9 刘刚;;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10 丁毅强;张应春;;试析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相哲;李松淑;;大类招生与培养模式的思考[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2 王显利;张士成;孟宪强;刘茉;;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咏梅;陈少蓉;;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陆真;魏雯;林菲菲;;职前教师信息素养构建及培养模式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5 肖雄;;西南联大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耿青松;;小学教师数学文化观的调查与培养研究[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川;崔碧海;;土木工程“工程建造”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立山;姚丽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浅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9 贺庆棠;李勇;张敬;;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孙建华;;应用性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徽 记者 赵建春;南京理工大学构建多级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毛学农;创新“零对接”的培养模式[N];江淮时报;2007年

3 记者 刘卿;云南经管院落户留学韩国新模式[N];昆明日报;2008年

4 记者任丽梅;高校将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创新能力[N];中国改革报;2009年

5 龙永筑;“贯通式”培养模式让学校、企业、学生“三赢”[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张蕾;“校内外双导师”打造合格音乐教师[N];音乐周报;2008年

7 申琳 罗静;南京大学探索“2+2”培养模式[N];人民日报;2006年

8 黄豁;全国8000名大学生报考重庆村干部[N];中国改革报;2008年

9 记者 郑荣 通讯员 刘人嘉;创新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10 记者 徐敏;本科生可直接读博士[N];解放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4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项杨雪;基于知识三角的高校协同创新过程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黄敏;基于协同创新的大学学科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构建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9 张丽娜;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的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10 蒋尹华;基于智力资本的大学科研创新绩效评价与提升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启者;基于项目的数字内容人才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杜刚;大学生就业力培养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文曦;美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李四海;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5 张心雨;体育硕士研究生弹性学制培养体系探析[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6 韩莹;我国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的分析与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高远;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教育科研素质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欢春;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及其培养模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琴涛;中美高等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苏红;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44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144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1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