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工程师与硕士培养模式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7-11-06 10:10

  本文关键词:通用工程师与硕士培养模式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通用工程师 硕士 培养模式融合 学生交流 课程和学分互认


【摘要】:法国的通用工程师教育体系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本文在对法国通用工程师与我国硕士的培养模式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在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探索建立了两者有机融合的预科—工程师、本—硕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工程师毕业实习与硕士论文研究相结合的科研实践环节,以及国际化培养平台上学生交流环节中的课程和学分互认机制。这种融合模式和相关经验可供其它高校在国际化联合办学与工程师人才培养中参考和借鉴。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以培养科研、教学人才为主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和工业界对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迫切需要高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1]。本文在对法国通用工程师与我国硕士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呼文亮;;法国工程师教育与企业的关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中国工程院工程教育研究课题组;我国工程师培养的重要性与培养途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3 孔寒冰;;法国工程教育系统与学科专业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4 王群;郑晓齐;;法国通用工程师培养模式在中国本土化的研究——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学生问卷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5 孟安波;;法国工程师的教育模式对我国工科专业培养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呼文亮;;法国工程师教育与企业的关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楼利琴;奚柏君;唐立敏;;纺织工程“3+1”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3 杜华;;机电控制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丁志群;赵洪霞;王金霞;傅越千;楼建明;范剑波;鲍吉龙;;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年02期

5 虞翔;汪信;张建宇;夏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和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施步洲;;构建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徐挺;;“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现代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Z1期

8 张纯容;施晓秋;吕乐;;面向应用型网络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04期

9 丁云龙;李春林;;工程师短缺抑或缺少其他——一个行动者网络视角的透视[J];工程研究-跨科学视野中的工程;2009年02期

10 李曼丽;;变革中的实践教育理念——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平;李朝荣;陈子瑜;陈强;;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建设[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李本强;周利;蒋启平;;企业嵌入式多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乐;基于EO匹配的科技人力资源迁移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淼淼;高等工程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周萍;工科本科生企业实习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覃凌云;欧美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及认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马中平;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及途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白逸仙;社会需求导向的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姚茜;强化工程类本科生实践能力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朱云霞;软件开发人员质量缺陷持续改进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刘宪娟;中外合作工程人才培养案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9 贾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工程院工程教育研究课题组;我国工程师培养的重要性与培养途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2 孔寒冰;;法国工程教育系统与学科专业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3 多米尼克·迪克斯隆;;巴黎高科的经验以及国立高等先进技术学校案例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4 徐达奇;;地方工科院校的发展与定位[J];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04期

5 黄春香;;美国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7年05期

6 王晓辉;;“动手做”——法国科学教育的新举措[J];世界教育信息;2002年02期

7 孟雅君,常永才;高校追求高声誉的另一种办学模式:法国大学校的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8 张光斗;;法国高等工程教育[J];教育研究通讯;1981年01期

9 王留栓;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及其中国特色之路[J];上海高教研究;1998年03期

10 孟安波;;法国工程师的教育模式对我国工科专业培养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高靓;[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国海,王天凤;优化机制 完善硕士研究生的推荐免试工作[J];石油教育;2000年Z1期

2 王树丰;;读研走好四步棋——一个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体会[J];新闻战线;2005年12期

3 夏丽;;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10期

4 李萍;刘红;;浅论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陈睿;;对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历史回顾[J];中国考试;2006年04期

6 王天凤;;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中制度的规范与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范厚明;黄庆波;冯琳;韩震;;创新管理与技术转移硕士在中国的前景[J];理论界;2007年07期

8 周晓芳;;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势在必行[J];中国研究生;2007年08期

9 曹春霞;;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浅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S1期

10 张丽娟;张静;;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活现状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启才;;研究型教学在硕士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黄岑汉;刘燕平;;论硕士研究生自主选题与创新能力培养[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龚文娟;;研究生学习异化现象分析[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莫美兰;梁国明;林长春;;香港科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周超;;研究生教育中有待思考的现象[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建芬;王革;;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陈文芳;陈蕾;姜宏;谢俊霞;;开设博硕士研究生《细胞信息与调控》教学的几点体会[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8 顾亮亮;;高等农业院校农科在读硕士研究生考研动因探析——沈阳农业大学为例[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王立民;王月明;练育强;;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发展与思考[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10 孙立荣;;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克非;2008年索尼海外学生交流计划落幕[N];消费日报;2008年

2 李永群;中国—欧盟学生交流奖学金计划启动[N];人民日报;2007年

3 记者  潘剑凯;独立学院培养出首批硕士研究生[N];光明日报;2006年

4 本报评论员 任孟山;研究生复试权重扩大当有约束机制[N];华夏时报;2006年

5 通讯员 张艳兵 本报记者 张哲浩;城乡办学[N];科技日报;2006年

6 特约记者 宗合;大学生教研进入“理性”时代[N];阿克苏日报;2007年

7 通讯员 汪盛颜;安工大学子以11项专利获殊荣[N];安徽日报;2010年

8 周兆军;研究生制度熬过尴尬一年[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9 记者 郭弘 实习生 罗苏;硕士研究生教育机制酝酿重大改革[N];重庆日报;2005年

10 姜乃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关键词[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时花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源;研究生教育质量功能展开模型建构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常志利;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冠宇;硕士研究生职业需求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2 刘婷;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玲玲;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赛男;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胡馨文;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曹焕;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学习满意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胡峰;硕士研究生研究性学习的探讨与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8 孙静;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教育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9 罗文萍;成渝两地硕士研究生恋爱焦虑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周靖一;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48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148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8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