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理念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理念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研究生培养模式 研究生培养质量 人际网络
【摘要】:认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可以通过实现环境的范式性转换、学习的积极性投入以及知识的跨学科构建来促进研究生学术创新环境的形成。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理念的指导下,以开放思想重构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要求我们实现如下培养过程改革:课程模式从专有走向共享,指导制度从单一走向协作,人际网络从一维走向立体,以形成支撑研究生学术创新的开放式培养环境。
【作者单位】: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规划与科研处;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基金课题“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机制创新研究”(编号:CIA070201)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创新培养模式,着重提高学术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这是我国下一步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如何有效提高以创新为指向的学术型研究生(以下称为“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一直困扰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实践者的问题。对于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洪捷;;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与博士质量的危机[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2 丁建洋;;日本教授何以获得诺贝尔奖:创新环境建设透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12期
3 曹健;王建康;;高校学术环境对研究生学术努力行为影响调查[J];江苏高教;2009年02期
4 曹欢;刘炬;李永建;;知识传递中的人际网络效应[J];理论与改革;2006年02期
5 包昌火;;人际网络开发与竞争情报发展[J];情报杂志;2008年03期
6 王纾;;研究型大学学生学习性投入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2009年“中国大学生学情调查”的数据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7 严蓉蓉;;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程案例探析[J];软件导刊;2006年02期
8 陈其荣;;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跨学科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操太圣;雷万鹏;;从封闭走向开放——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构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元雕;王一雅;黄邦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姜家生;;地方农科院校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4 张正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武威利;关巍;;近代科学哲学发展进程要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黄建军;;视觉文化研究的三个范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7 蔡辉明;;美国公共行政学思潮的范式变迁——路径、划分和逻辑[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赵亮;;论社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异同[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胡丁慧;;库恩的“范式”概念及其在德育中的借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丰子义;全球化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史阿娜;;“范式”涵义知多少——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张志伟;;波普尔、库恩与传统科学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田闯;王紫琳;;波普尔与库恩科学哲学思想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娄瑞雪;;试析科学合理性问题—以一种历史演变的角度[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杨韬;;对科学发展的重新认识——构建中国科学大范式的探微[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思坤;影响力最大化与价值链增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黄卫平;论库恩语言学转向的根源[D];湘潭大学;2010年
6 兰云贵;硕士研究生学术生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瑜;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黄献清;交往实践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郑媛媛;科技创新社会生成维度问题的思考[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炬明;;高等教育研究科学化——对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发展的一点感想[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2 岛原健三;张明国;;日本化学家获诺贝尔奖的社会背景[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钟义信;关于“信息-知识-智能转换规律”的研究[J];电子学报;2004年04期
4 周襄楠 ,卫未;一个诺贝尔奖得主的科学之路——记白川英树先生[J];国际人才交流;2004年07期
5 C.斯米尔诺夫 ,亦舟;现代科学中跨学科过程的某些发展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07期
6 王伟廉;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划分与授权问题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7 王碧云;邱均平;张维佳;孔晓娟;;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分析——对全国69所高校硕士生导师调查[J];大学教育科学;2009年05期
8 罗尧成;谢安邦;;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三个理论基础[J];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9 于采宏,王晓峰,马士军,王明波;当好研究生导师的四大基本要素[J];辽宁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10 包昌火;李艳;王秀玲;张元;刘筱雯;;人际情报网络[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鲍威;;扩招后中国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燕妮;教师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元宵;徐爱琴;;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年10期
2 姚华;史红;;关于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3 李永华;;新形势下研究生质量监控和培养模式思考[J];北方经贸;2008年07期
4 王志祥;;加强指导教师管理 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09年02期
5 段秋枫;;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11期
6 朱发刚;;对提高艺术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民族音乐;2008年04期
7 吴晓求;宋东霞;安志伟;;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 全面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04期
8 程斯辉;王传毅;;研究生培养模式:现实与未来——“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高端论坛综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03期
9 赵于前;李香花;杨艳萍;;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科研团队建设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原忠;陈思;李文婧;;从创新能力培养看研究生团队建设[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后记[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汪志明;徐亚明;花向红;;测绘工程专业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3 皮国萃;;基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系统论的观点与方法[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穆存远;卜娟娟;;艺术类硕士研究生培养应加强创意产业教育[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5 李朝;吴影;;MTI(翻译硕士)教育定位刍议[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田学真;;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路径探析[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蒋希成;谢宁;张洋;田旭升;;中医药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探讨[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赵德平;;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哲军;胡雁;苏颖;夏海鸥;曹育玲;;从中期考核看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的临床能力培养[A];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3次护理学院(校)长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严鸿珍;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魅力何在[N];新华日报;2001年
2 记者闫煈;卫生法学人才更适合研究生培养模式[N];健康报;2009年
3 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 郑红斌;努力提高中医药研究生培养质量[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4 记者 张真弼;研究生培养质量该“研究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本报通讯员 龙永筑 本报记者 吴春燕;“贯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获“三赢”[N];光明日报;2003年
6 丛明日 特约通讯员 李玉明;信息工程大学百余博士硕士重大赛事获奖[N];解放军报;2008年
7 胡昀邋特约通讯员 杨春源;800多博士硕士充实空军部队[N];解放军报;2008年
8 晏扬;论文“盲审”作用不可高估[N];市场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王丹 杨秋兰 通讯员 刘胜江 王中委;应大君:名师的魅力[N];健康报;2009年
10 记者 张晓晶;山东:研究生论文抽检合格导师才能评优[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费菲;中医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量性和质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茹;新加坡与泰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青青;中英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3 高娃;高校翻译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敏亮;激励理论在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中的应用[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5 高阳;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6 陈牡丹;民族院校“双少”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范柳俊;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曹成秀;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彭雯;广西高校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吴巧玲;美国比较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启示[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18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218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