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9 15:18
本文关键词: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摘要】: 本论文研究课题系重庆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CSTC2007CE9073)的部分研究内容,并受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渝教宣[2007]5号)和重庆大学青年社科基金项目(CDSK 2007-06)资助。 工程硕士教育是我国的一种新型研究生教育模式,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规模最大、涉及学科领域最广的学位类型。实践证明,我国的工程硕士教育,丰富了硕士生培养和学位类型,更新了高校的教育观念,满足了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实现了校企的紧密合作,这一教育模式符合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目标的要求。 由于高校与企业性质与运行机制的差异,双方在工程硕士的办学理念、合作目标等方面尚存在认识与行为上的不一致,要解决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在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培养实践中不断探索,使工程硕士教育真正有利于教育与行业相结合,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参与和支持教育,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有利于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深化和改革,使高校、企业和国家都成为这种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真正受益者。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15所高校和21个大中型企业工程硕士教育相关人员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对调查结果进行因子分析得出5个影响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的主要因素:合作意愿、培养条件、合作规划、过程管理和政府主导。运用协同学、系统学和协同机制等相关理论,分析了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协同系统在合作准备、培养实施以及持续发展的不同阶段各要素对系统的作用机理,构建了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协同发展的作用模型,明确了协同系统的构成要素。根据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对系统的不同作用,将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协同发展机制分为内在机制与外在机制两部分,分析和研究了内外机制中各要素协同作用的机理。 论文以重庆大学和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培养工程硕士为例,重点分析了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的系统协同发展机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产生的成效。论文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学理论和企业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的研究,落实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略,从运行机制上提高大学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3;TB-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永庆,尹成群;关于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1997年03期
2 刘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高质量工程硕士[J];高等建筑教育;1999年S1期
3 吕富s,
本文编号:1270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270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