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生就业困境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生就业困境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大幅度的扩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研究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科学合理的解决研究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研究生的自身未来成长与事业发展,而且将会深刻影响到国家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长远规划与战略目标的实现。 研究生就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事劳动制度、高等教育改革和世界经济环境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研究生自身以及就业市场等各相关主体也是影响其就业的直接因素。在各种突显的研究生就业困境成因中,诸多因素也已被发现并转化为政府与社会改革的行动,然而自研究生求学选择开始直至就业过程中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作为研究生就业困境的主要成因之一,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该成因主要表现为毕业生与高校之间,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以及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在研究生就业市场上,毕业生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经过相互搜寻对方的信息,最终达成就业协议,这是一个供求双方相互传递相关信息并接受对方筛选的过程。而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相互传递信号的招聘过程中,由于私人信息的隐藏性,毕业生应聘者与招聘单位很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故意隐藏或掩盖真实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双方获得的信息不完全,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产生。这严重扭曲了就业市场的运行机制,降低了市场运行效率,最终导致就业市场的严重萎缩。而且正是因为这种不对称信息的现状,造成了就业的实际水平远远低于预期就业水平,因此信息不对称成为研究生就业形势格外严峻的重要原因。 在信息社会条件下,研究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必须掌握充分的信息。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导致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对研究生就业产生了严重影响,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出现。因此,本文围绕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研究生所面临的就业困境,从就业信息如何在社会、学校与学生,即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角度进行了探讨。并从理论的角度,运用信息不对称前提下的博弈理论对研究生就业中的博弈进行解析,得到了一系列的结论及其启示。最后,在分析的结果上,针对研究生就业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从各参与主体的角度,提出了降低研究生就业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对策和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7.38;G6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楠;;研究生就业中的竞争力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6期
2 周欣 ,钟松;2003年研究生就业问题透视[J];中国研究生;2002年02期
3 王军,何苗,施杰,黄曙萍;研究生就业的倾向及思考[J];中国研究生;2003年05期
4 张革华;;创新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之路[J];人力资源;2008年17期
5 王纪刚;论研究生就业调控机制[J];科技.人才.市场;1998年02期
6 方伟;庄明科;;研究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J];科技导报;2008年06期
7 于娜娜;张攀;刘涛;;面对金融危机,研究生你准备好了吗[J];中国研究生;2009年03期
8 欧甜;邓文英;;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年06期
9 徐汉燕;从研究生就业现状谈研究生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4年06期
10 吴敏连,林红,赵守忠;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做好研究生就业工作[J];教育与现代化;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兰正彦;马佳宏;;大龄研究生就业的问题与对策——由“滕振国”现象引发的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孙锐;;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孙士富;;师范院校研究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胡玉转;王文杰;张彦军;刘世良;;打开心灵之窗 拓展就业之路[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5 丁恒;;高职院校建工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6 刘献文;;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研究与分析[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李慧;;浅谈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张松梅;;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30年的历程与思索[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9 袁国贤;张领;;新形势下研究生自身素质与能力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为例[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键 陈枫 吴爱芳;研究生就业遭遇“青春挑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2 本版撰文/记者 纪海珠;研究生就业也潇洒[N];信息时报;2002年
3 徐敏;本市研究生就业招聘改变形式[N];解放日报;2003年
4 ;专家支招研究生就业[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方言;把好研究生质量关[N];光明日报;2005年
6 四寸;研究生就业失衡[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1年
7 鹰 笛;从研究生就业尴尬说扩招[N];中国信息报;2004年
8 李炎芳;联合协作为研究生就业搭台[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郑骊君;导师在研究生就业中承担何种责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李克杰;“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或非坏事[N];广东科技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慧;人力资本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洪赞;研究生就业心理现象及对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3 欧扬夏子;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生就业困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向芳;社会资本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萍;年龄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唐尧;研究生就业质量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潘泽丽;我国大龄研究生就业年龄歧视现状及对策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愿军;格里·斯托克治理理论视角下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9 罗美元;就业储备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雷顺利;当前我国女研究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94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294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