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9 03:31

  本文关键词: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地区 教育公平 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


【摘要】: 招生政策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是我国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增加少数民族考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机会的补偿政策。该政策不仅仅是一项民族教育政策,而是涉及到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社会政策,对我国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促进社会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作者首先介绍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发展历程;其次,通过对政策的内容、价值取向及政策分析的依据三个维度对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进行理性分析,阐释该政策的合理性;然后从政策本身和影响政策执行的内外部因素等方面进行思考,并按该政策的主体——政府、高等院校、少数民族研究生主体以及社会四个层面分别归纳出该政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根据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建议。 理性分析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在内容分析中,作者概括了该政策的两种类型,即“双少政策”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指出了该政策具有明确的目标、特殊的招生对象、独特的招考方式与执行模式及重要的地位等。教育公平和社会均衡发展理论是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价值取向,教育公平是实施该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社会均衡发展理论是该政策的根本依据。该政策坚持了教育公平的权利平等性原则、特殊差异性原则与不平等补偿性原则,是解决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同时,从影响政策制定与实施因素及政策评价的维度来分析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合理性。这一部分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为该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并证明该政策是一项合理、合法、可行性的民族高等教育政策。 本论文中的难点是找出该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根据问题提出完善该政策的建议。作者主要运用了直接观察与访谈法对该政策的主体——政府、高等院校、少数民族研究生主体以及社会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归纳出该政策目前出现的主要问题,如政府没有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在制定政策、资金投入、评价监督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高等院校在实施该政策的力度欠缺,对少数民族研究生缺乏科学的教育与有效的管理;少数民族研究生主体的诚心意识淡薄,毕业时不愿回归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社会公众对该政策缺乏一定的认识的,没有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根据目前出现的问题,作者从政府、高等院校、少数民族研究生主体以及社会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即政府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参与该政策的管理,提高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完备度,加大政府对该政策的资金投入,完善与该政策相配套的评价监督机制;高等院校应充当执行与管理的中坚主力,在招生、管理和毕业指导层面严格执行和落实该政策,并对少数民族研究生群体进行“特殊教育”;少数民族研究生群体应培养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和奉献精神;社会要正确认识该政策,并充分发挥公众的舆论与监督作用。关于该政策的问题及完善该政策的建议分析,为我国贯彻执行该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643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玉兰;;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实践与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殷琦;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2 陈牡丹;民族院校“双少”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3 韦克甲;我国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政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06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306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8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