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的区域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本文关键词:成果导向的区域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出处:《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成果导向理念,将单一的授课过程整合为"教师知识传授"和"学生论文创作"两线并行的过程,从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体系、课程授课方法和课程成绩考评四个方面探讨并总结如何对研究生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最终目的是通过过程控制来保证学生完成一篇较高质量的论文,并能够发表在一定水准的专业期刊上。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干中学"的方式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产业集群知识流动的微观机制研究:邻近效应、网络结构与吸收能力”(批准号71103160)
【分类号】:G643;F0-4
【正文快照】: 进入21世纪,经济和技术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岗位频繁变化,旧的岗位不断被新的岗位所取代。这就使得高校培养出的人才需要具备两种能力:一是专业能力,即用其所学专业知识来胜任手边工作;二是学习能力,当社会发展需要其变换工作岗位时,能够很快地掌握新岗位要求具备的知识,并用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光梅;;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及其应用[J];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昆洪;;元谋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SWOT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7期
2 魏良亮,屠梅曾;西方区域发展理论及对中国区域开发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3 鲍凌丰;顾锋;;投入产出视角下区域经济增长关键因素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4 方大春;郑垂勇;;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对后发县经济发展战略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5 韩素卿;刘晓梅;;石家庄市城市贫困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6 胡忠俊;姜翔程;肖洁;;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之思考——以贵州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7 黄海燕;武戈;;江苏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8 鹿晨昱;陈兴鹏;黄艳;;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9 王强;黄鹄;;基于DPSIR模型的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10 殷清慧;周宝同;;重庆市江津区土地利用城乡统筹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美琼;;沈阳经济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SWOT分析[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王滨;周琼;郭玉娟;;北京市区域功能定位评价体系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朱淑芳;;长江上游开发中重庆经济发展模式研究[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柯涛涛;夏美玲;张伟初;;新航运推动长江上游开放型流域经济的发展[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曲晨;;重庆市不同类型区区域差距的实证分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余茂辉;王哲;李国成;;安徽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水平测度与评价[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陈凡;;国内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宏观机制法律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8 赵玉;张玉;祁春节;;湖北县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秦耀辰;张丽君;;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进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10 吴焕新;;构建湘鄂渝黔边经济协作区的战略选择与对策思考[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咏;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伟;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孙起生;基于低碳经济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杨军红;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子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庞燕;我国中部地区国际物流运作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烨;区位优势要素对上海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张广宇;广西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徐伟;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开发及其特色产业培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瑞红;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东北三省产业结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林丽萍;海峡西岸经济区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关系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业产业化及特色空间布局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瑞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增长极的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浙江省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理工大学区域经济学简介[J];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2 丁生喜;;《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2期
3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12期
4 ;曲靖师范学院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区域经济学”建设成就简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绍兴文理学院区域经济学[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5期
6 刘力;;大学与地方共建专业实习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广外区域经济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7 ;重庆工商大学[J];课堂内外(高中版);2010年06期
8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学科创新研究群体建设[J];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9 ;东北财经大学[J];高校招生;2008年09期
10 ;重庆工商大学[J];教育与职业;2005年3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李荣庆 本报记者 陈晓春;盐城师院:与沿海开发战略同频共振[N];新华日报;2009年
2 记者 肖树臣 通讯员 马纪朝;河大博士团为县域经济发展支招[N];工人日报;2004年
3 肖建昌;陕理工以科研助推汉中经济文化发展[N];汉中日报;2009年
4 张兆军;东北师大学科建设有特色[N];科技日报;2004年
5 记者 丰捷;国内高校首次设立城市管理硕士专业[N];光明日报;2003年
6 余德华;陕西理工学院:学科建设与区域发展双赢[N];光明日报;2005年
7 陆健;在创新中实现跨越[N];光明日报;2003年
8 ;与时俱进 发展云南统计教育事业[N];中国信息报;2002年
9 孙永兴;腾飞的——徐州师范大学[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记者 俞佩忠 通讯员 夏江宁;我市高校实现一本专业“零的突破”[N];嘉兴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广河;甘肃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李东航;广西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谭莉;中外合作办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26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326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