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变迁:我国研究生招考方式改革路径

发布时间:2018-01-28 00:06

  本文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招考方式 渐进变迁 激进变迁 出处:《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研究生招考方式改革历经了"免试"与招生单位自行考试或全国统一考试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考试入学"前提下,研究生招考方式改革选择了"倾斜式试点模式"和"增量式改革模式"等渐进变迁路径。尽管存有不足,但文化传统、时代主题及路径依赖决定了渐进变迁仍是我国研究生招考方式改革的未来路径选择。
[Abstract]: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reform of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has gone through two stages: "exemption from examination", self-examination by enrollment units or national unified examin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premise of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reform of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mode has chosen the "inclined pilot model" and "incremental reform mode" and other gradual changes.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but the cultural tradition. The theme and path dependence of the times determine that gradual change is still the future path choice for the reform of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mode of our country's graduate students.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UG090119)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10B37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基金资助项目(CUGYCXK1014)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制度改革路径一般有渐进变迁与激进变迁两种。激进变迁是指通过一整套激进转型措施,在短期内迅速改变原有制度,快速建立起新制度框架,实现制度改革的一步跨越;渐进变迁是一种分步骤、分阶段、逐渐推进、温和的改革方式,强调制度改革的循序渐进性。我国研究生招考方式改革总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余桂红;张应强;;全日制硕士生招考方式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樊纲;;两种改革成本与两种改革方式[J];经济研究;1993年01期

3 盛洪;关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过渡过程的研究[J];经济研究;1996年01期

4 李慎之;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J];战略与管理;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月军;近二十年来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与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陈春华;陈显海;;关于中国渐进式转轨道路的再思考[J];北方经济;2008年12期

3 何广亮;国有经济中企业层次制度创新的滞后及其推进[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4 周华平;;政治学视野中的新制度主义理论:解读与启示[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5 臧宏玲;唐冰开;;论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功能[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杨来科;论中国经济转轨的特殊性——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财经科学;2000年01期

7 李华民;比较制度分析框架下的银监会体制效率[J];财经科学;2004年01期

8 陈丹丹;任保平;;中国经济转型绩效分析:1992—2006[J];财经科学;2009年05期

9 卢新波;中国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初步的综合[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10 卢新波;汪先俊;;对转型经济研究中激进与渐进二分法的评价[J];财经论丛;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永;;强制性制度变迁、意识形态与经济绩效——一个关于中俄改革分析的模型框架[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姜长云;;我国城乡发展的不协调状况及其深层原因[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3 彭涛;;Acemoglu,Aoki与Greif三者之内生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晓玲;王福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社会成本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陈野华;甘煜;;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证券业自律管理缺失的理论分析[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王曙光;;转轨经济的路径选择:渐进式变迁与激进主义[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田汉族;;中国教育改革深化阶段面临的问题及其化解——基于成本分析视角[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李桂荣;;大学组织变革成本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黄速建;黄群慧;王钦;肖红军;;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回顾与展望[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10 李慧中;;中国的渐进式价格改革[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桂大一;中国经济体制模式转换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李荣庆;三种连锁经营发育的比较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龚松柏;中印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比较[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李文美;有限理性与资产减值问题的实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5 马凯;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6 刘强;地方政府竞争与地区经济增长[D];河南大学;2009年

7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刘勇;国家经济伦理与银行改革[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费友海;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连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的政府作用[D];苏州大学;2010年

2 肖永龙;传统政治文化与执政党文化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秦小刚;XCGK公司发展历程的变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娟;政治文化视角下的党内民主意识研究[D];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008年

5 张磊;山东省农地征用与补偿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周怀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公众参与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陈博;制度变迁中的惯性分析[D];河北大学;2007年

8 吴恒同;中国政治监督制度效能的文化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小兰;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非正式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晓静;对贵州省国有资本收益管理的几点思考[D];贵州财经学院;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昌明,张济生,唐一科,夏玉峰,姚贵明;推荐免试研究生制度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2 周其仁;中国农村改革:国家和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下)——一个经济制度变迁史的回顾[J];管理世界;1995年04期

3 杨学为;中国需要“考试学”[J];湖北招生考试;2003年08期

4 高明国,袁建力;关于改革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1期

5 郭树清;;国民经济运行机制的转变与改革战略的选择[J];经济研究;1990年11期

6 汪丁丁;;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J];经济研究;1992年05期

7 江莹;研究生招生改革的理论思考与路径选择[J];江苏高教;2005年03期

8 滕朝阳;;研究生复试的双重弹性[J];教育;2007年07期

9 张继明;;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问题与改革探微[J];考试研究;2006年02期

10 苏泉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刍议[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德峰;从“行政选拔”走向“专业选拔”[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玮;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浅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5期

2 钟安,夏晓玲,刘东;对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高等建筑教育;1997年S1期

3 郑兰哲;跨世纪的研究生教育国际盛会——中国北京'97研究生教育国际研讨会侧记[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5期

4 眭依凡;经济发展对研究生教育发展之影响[J];辽宁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5 眭依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原则[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03期

6 刘宝存;借鉴国际经验 强化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Z2期

7 李雪如;研究生教育实行收费之理性思考[J];云南教育;2002年30期

8 程永波,温卫东;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目标模式选择[J];江苏高教;2003年01期

9 许克毅,赵军 ,孙钟伟;研究生教育思想的反思——兼谈研究生教育思想的范畴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08期

10 王君;研究生教育发展三议[J];教书育人;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蒙成;;论英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2 杨应芹;;研究生教育入世的对策[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赵蒙成;;论英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季幼章;张英;张彦秋;董俊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创造力与研究生创造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刘颖;;关于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探讨——严格研究生中期考试制度[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王亚杰;;如何提高大学的水平[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7 李涛;王科俊;朱志伟;赵宇宁;;研究生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思考[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8 吴月红;;发挥高校学报在研究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三集)[C];2005年

9 陈];刘美玲;;信息时代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能力的培养[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林美;;端正学风 净化象牙塔——透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光 山东济宁;让研究生教育回归本位[N];中华新闻报;2005年

2 记者 屈金星;中国矿大(北京)喜庆恢复研究生教育30周年[N];中国矿业报;2008年

3 记者 赵凤华;中国矿大恢复研究生教育30年[N];科技日报;2008年

4 记者 李欣瑶;努力推动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N];甘肃日报;2009年

5 若鱼;研究生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6 浙江大学校长 杨卫 来茂德、严建华、沈满洪、陈凯旋;协同创新:研究生教育突破传统“师徒式”[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岳娟红;理工大研究生教育:注重与实践接轨[N];太原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田晓玲;研究生教育“两头不着地”有待扭转[N];文汇报;2009年

9 实习记者 李雨洋;研究生教育应借鉴“中餐文化”[N];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首席记者 杨帆 实习生 石佳;研究生教育 迎来新机遇[N];重庆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志宏;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潘武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4 丁哲学;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10 邢媛;研究生教育卓越质量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君君;论研究生质量评估体系中政府、社会和高校三者之间的关系[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2 刘艳辉;当前我国研究生就业走势与研究生教育结构的矛盾分析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仇艳玲;研究生的角色模糊及其教育调适[D];西南大学;2009年

4 王元元;研究生问题意识欠缺的现象、归因及对策[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树敏;非语言专业研究生双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李晓莉;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罗海燕;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中的政府责任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王艳;大众化下研究生教育规模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李雪;我国研究生教育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龙华;江西省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692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4692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8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