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生教育评价主体的权力博弈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0 11:09

  本文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评价 权力 博弈 出处:《兰州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我国现实的研究生教育评价,是在以政府、社会中介、高校三方评价主体长期的博弈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权力的分配和利益的占有为纽带,政府、社会中介、高校三方评价主体在博弈中逐渐呈现失衡状态。政府评价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制约政府权力的多方力量。社会中介评价专业性弱化、合法地位欠缺。高校为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盲目迎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相关信息掺入虚假成分,导致研究生教育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客观性、科学性缺失。上述现象都是研究生教育评价主体权力博弈失衡的表现及结果。所以,构建政府、社会中介、高校三方评价主体“在博弈中权力均衡”的理论策略是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十分迫切的现实需要。 本研究以博弈论为理论基础,对研究生教育评价所关涉到的各方利益主体的权力博弈进行研究,这也是本研究的创新点。通过对研究生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发展历程的追溯,深入剖析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评价主体权力博弈失衡的现状及原因。并在国际视野下,对美、英、法三国的研究生教育评价主体进行对比分析:法国是中央集权制国家,其研究生教育评价是政府控制型;美国是分权制国家,其研究生教育评价是中介组织认证型;英国高校具有悠久的自治传统,其研究生教育评价是政校协作型。但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各国评价主体在博弈中呈多元均衡型趋势。笔者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形成反思,分别阐述了政府、高校、社会中介的行为策略,以期构建权力均衡的研究生教育评价主体体系。只有政府、社会中介、高校各司其职,才有利于保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和执行研究生教育评价政策的力度,增强高校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调动社会中介参与研究生教育评价的积极性;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政府评价工作的效率,解决我国普遍存在的“官僚、低效”的问题;才能构建权力均衡的研究生教育评价主体体系。
[Abstract]:Education evaluation of the reality of our students, is in the intermediary to the government, society,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ong-term game in three. The evaluation of the main share distribution of power and interests as a link, the government, social intermediary, the three party evaluation subject gradually presents the imbalance in the game. The government is too concentrated the evaluation of power, lack of power to restrict the power of government. The social intermediary appraisal professional legal status. The lack of weakening, for their ow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blind to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on the incorporation of false information, resulting in fairness, the graduate education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objectivity, lack of these phenomena. Is the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of graduate education evaluation of the main game of power imbalance.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overnment, social intermediary, the theory of the three party evaluation strategy of University Subject "in the game in the balance of power i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graduate education is very urgent and realistic.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game theory, the power game of graduate education evaluation concerns the interests of all the main research, this is also the innovation of this study. By tr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versified health education evaluation of the research subjec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China'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e main body of the power imbalance in the game evaluation. And in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to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ma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search method three: France is a centralized country, and their graduate education evaluation is the control of the government; the United States is a decentralized country, and their graduate education evaluation agencies certification; British universities have long autonomous tradition,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evaluation is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the evaluation main body is multiple equilibrium in the game. The trend of success in learning from overseas On the basis of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formation of reflection, respectively expounds the government, universities, social intermediary behavior strategy, in order to build the right balance of graduate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Only the government, social intermediary, universities carry out their duties, to ensure national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to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the policy of graduate education evaluation efforts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elf-discipline and self development,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ocial intermediary graduate education evalu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government evaluation work in a certain extent, solve the common problems in our country "bureaucratic and inefficient" problem; to build the right balance of graduate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居玲;;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重建研究[J];教育探索;2009年12期

2 居玲;席海峰;;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居玲;;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问题与重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年24期

4 陈新忠;李忠云;胡瑞;;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01期

5 王青霞;;浅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自我评估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7期

6 郭岩;;关于完善党校研究生课程评价体系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9年25期

7 薛蔚;;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的研究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1983年10期

8 何学秋;论未来工科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4年05期

9 陆瑜,王士林,刘黎黎;应用学科研究生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点思考[J];药学教育;1994年03期

10 江昌林,夏惠芳;试述国内外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与特点[J];煤炭高等教育;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应芹;;研究生教育入世的对策[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赵蒙成;;论英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黄蓉生;;含弘论丛总序——走进新农村[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4 李伟杰;;针对研究生自身特点注重教育方法改进[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黄蓉生;;总序[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季幼章;张英;张彦秋;董俊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创造力与研究生创造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肖念;沈红;;国家创新体系下的研究生教育[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张湘伟;刘锋;袁兵;;工程力学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柯伟玲;郑霞云;;基于折现法的研究生人力资本计量及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颖;;关于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探讨——严格研究生中期考试制度[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小月;研究生教育“瓶颈”凸现[N];黑龙江日报;2004年

2 武书连;研究生教育缺乏竞争力,,弊端始于基础教育[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3 本报记者 王鸣琦;研究生教育如何面对扩招机遇[N];陕西日报;2002年

4 原教育部研究生司司长、原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主任 吴本厦 口述 国务院学位办 欧百钢 整理 原教育部科技司巡视员 张酉水 原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材办公室主任 沈友益 原教育部生产供应局局长 王民栋 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 龙正中;深切缅怀黄辛白同志[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周景勤;走出普通研究生教育的误区[N];中国企业报;2003年

6 ;研究生教育遭遇应试质疑[N];人民政协报;2004年

7 王斌泰;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N];新华日报;2002年

8 记者 彭东邋李凝;北大迎来研究生教育90年[N];科技日报;2007年

9 来茂德;今天该怎样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高慧斌;研究生教育:何去何从?[N];辽宁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志宏;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潘武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4 丁哲学;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罗长富;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9 艾英旭;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杜一平;行政评价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超峰;基于C/S、B/S三层构架的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MIS)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化工大学;2002年

2 高艳玲;军事医学科学院在线教育系统的研建[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3 王铁臣;创新人才培养与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D];吉林大学;2004年

4 郑浩;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研究(1902~1998)[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安凤玲;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培养质量分析与建议[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栾旭;黑龙江省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张松;应用ISO9000族标准建立和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王文信;研究生能力建设的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9 陈放;美国研究生教育中的人本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10 尹伟;论我国高等学校的跨学科研究生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00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500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1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