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研究
本文关键词:首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郑州大学》 2012年
首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研究
赵君
【摘要】:2009年,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进行改革,开始推行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首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运而生。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经招收了三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但由于缺乏培养经验,这一创新的教育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迫切需要及时地发现问题,总结培养工作经验与教训,积极探索促进培养质量提高的途径,以促进其健康地发展。目前,我国对其进行的研究尚存不足,研究数量相对偏少,研究层面与深度也有待挖掘。本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对首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深入探析与把握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新的见解和相应改革对策,以期为今后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促进其培养质量的提高和毕业生就业,同时也为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研究理论进行有益补充。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结合招录环节、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对其培养目标与年限、课程设置、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培养方式、学位论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人才培养模式应能促进培养质量提高与适应社会需求新的角度入手,提出自己新的见解。研究发现:首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特殊,毕业生就业情况不是很理想,预期培养目标效果不明显,培养中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首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有职业经历者不多,跨专业选报者占一定比例,生源具有特殊性,培养难度较大。其首届毕业生就业率为56.9%,在整个就业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下,其就业率不算低,但是与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就业状况不是很理想,就业口径相对偏小,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亟待加强。 (2)各培养高校对其培养目标的定位与标准性指导方案保持一致,但缺乏结合专业领域特点的具体培养要求,个别培养单位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其培养目标尚显不明确;绝大多数培养院校将学习年限规定为2年,学生普遍反映时间安排较紧张,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撰写得不到有效时间保障;三年制的学习年限相对较宽松。 (3)部分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不太满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实践课比重相对偏低;部分培养高校课程与教学内容缺乏与实践性、前沿性知识的结合,过于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的开展,与实践的联系不够紧密,学术化倾向较明显;且选修课内容面较窄,缺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个性的发展。 (4)多数培养高校专业实践开展效果不理想,缺乏明确的职业指向性,不能突显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实践安排以导师推荐为主,内容偏重于教学实习,高达75.6%的调查对象没有校外导师,且实践考核不规范。部分培养单位对专业实践不够重视,未能及时给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的平台和条件保障机制,未摆脱传统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 (5)多数学生的学位论文实践价值不高,内容缺乏创新性、实践性。部分培养单位对论文的开题重视度不够,导师指导力度小,学生选题资源不够丰富,缺乏一定的科研训练水平。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蜀蓉;;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2 李鸿江;尹军;郝晓岑;吕青;;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体制与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3 李静;;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4 高玉英;张春合;;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李春治;;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及质量控制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3期
6 杨军伟;李卫东;;新形势下中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分析[J];学理论;2010年21期
7 曹丽丽;李庆有;;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11年04期
8 魏德样;;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调查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张建华;李娜;;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9期
10 周建社;陶成武;;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隗金水;;发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路径依赖及其超越[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常志利;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唐云霞;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宁;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智;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郑继超;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灏;新课改环境下全日制体育硕士课程设置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学龙;全国首届全日制体育硕士就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光;全日制体育硕士体育教学领域课程开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陶成武;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技能培养的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丽;我国体育院校全日制体育硕士培养现状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2 董嘉鹏;;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由来及对学校体育改革的意义[J];搏击(体育论坛);2009年02期
3 王秀香;谢恩秋;李爽;王玉刚;梁树森;;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实施问题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单景发;;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成才之路;2009年35期
5 王裕祥;;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J];成功(教育);2010年07期
6 虞翔;汪信;张建宇;夏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调查与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常宝英;;关于全日制计算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27期
8 吴力;朱昆荣;;对体育类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J];第一健身俱乐部;2010年13期
9 仝伟;任学锋;李响;;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生科学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焦建军;;“阳光体育”理念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贵州体育科技;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陆丽娟;蒋俊如;;《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与体育教学[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田学真;;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路径探析[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细谦;体育课程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林;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4 刘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学科课程建设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5 周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王晖;体育课程内容对普通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影响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陶小龙;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结构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聂真新;论身体与体育教育[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旺;湖北省武汉市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开展瑜伽教学现状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洪亮;大连市高中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立秋;淮安市高校体育课程现状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代志星;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竞赛改革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吴铁勇;广西高校与越南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建磊;改革开放三十年新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嬗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丽丽;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教育结构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周本回;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徐金芳;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选修课程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陈红;成都市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俊才;李名家;秦发兰;汪华;;美国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9期
2 许金芝;张俊丽;展利民;;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7年02期
3 周珂;周艳丽;;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优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0年01期
4 沙迪;胡滢;;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5 郭艳华;;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的改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8期
6 徐今雅;;美国教育硕士培养变革的经验及启示——从基于课程到基于标准[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7 黄晓灵;黄菁;;美国高校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8 马卫平;21世纪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的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陈鸣,王伯华,陈烽;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10 张瑞华;朱晗;张哲;;对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赵琳;[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2 潘武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肖化移;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亚杰;基于集成的学位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夏建国;技术本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希佳;我国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组织结构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罗长富;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9 李锡云;我国高等体育职业技术院校办学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丁涛;体育职业技能开发管理的理论与方法[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海东;基于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赵丽;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向雯芝;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4 林云;中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5 吴爱武;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指标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颜建军;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范才清;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关海涛;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琳;重庆大学MBA课程设置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王琳娜;军队医学院校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荣富,张成林;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乡镇经济;2001年05期
2 赵宁伟;;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再认识[J];中国研究生;2011年06期
3 王建子,郝建华,佟福锁,范德林;试论设置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可行性[J];中国林业教育;1999年04期
4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及授予学校确定[J];中国农技推广;2000年04期
5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论证组 ,肖学俊;艺术表演事业呼唤高层次人才——对设置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必要性、可行性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07期
6 ;高层吹风[J];职业技术;2005年07期
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届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研究生招生简章[J];审计月刊;2004年07期
8 曹健;建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苏艳华;;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与管理[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高桂娟;;打造与职业准入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宏玉;;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的建设[A];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3次护理学院(校)长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2 李玲;王兴;;与“岗位职业能力”相适应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设置论证"课题组;郑保卫;徐泓;雷蔚真;李玉洁;胡百精;方洁;徐金灿;任敏;张云燕;;关于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考察与论证[A];新闻学论集(第22辑)[C];2009年
4 "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设置论证"课题组;;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考察与论证》附件一[A];新闻学论集(第22辑)[C];2009年
5 ;承办单位介绍[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丁素萍;吴自选;;工科大学开设英语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基本设想[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赵菁;;高校MTI教育对翻译教师的素质要求[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8 ;关于下达《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9 汪玲;;开展专业学位试点培养高层次公共卫生应用型人才[A];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范忆;;开设编辑硕士专业学位——加快培养紧缺编辑人才的一个途径[A];编辑人才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展翅;[N];团结报;2009年
2 记者 铁铮 通讯员 何艺玲;[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3 郭培育;[N];中国税务报;2010年
4 记者 李文亭;[N];江西日报;2010年
5 吴友苗;[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6 记者 李雪林 通讯员 焦苇;[N];文汇报;2010年
7 记者 周孟娟;[N];自贡日报;2010年
8 孟仁忠 记者 陆荣军;[N];解放军报;2010年
9 姚延波;[N];中国旅游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张瑶瑶;[N];中国会计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志利;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母小勇;论“临床专家型”教师的教育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6 彭静;我国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资源重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吕世虎;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及其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君;首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韩桂芝;山东省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3 郑继超;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文;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学生满意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张会利;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研究现状的剖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陶成武;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技能培养的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茅艳雯;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张文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D];青岛大学;2012年
9 董改变;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实施状况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商政亭;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首批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1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51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