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学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协调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3 04:59

  本文关键词: 图书情报学教育 学术学位 专业学位 协调机制 出处:《图书馆建设》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图书情报学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既要有分立又要有互补,其协调内容包括资源协调和培养过程协调两方面。其中,资源协调主要包括导师资源、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和实践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协调,培养过程协调主要包括培养方案、研究方向、培养环节等方面的协调。每个培养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协调方案。
[Abstract]:Students should have both discrete and complementary research of academic degrees and professional degree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the coordination includes resource coordination and training process coordination of two aspects. Among them, resource coordination mainly includes teacher resources, teacher resources,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training process, including the coordination of training programs, research the direction, coordin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culture. Each training institution shall formulate the specific coordination schem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协调机制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GXM_HLJ_2013084
【分类号】:G250-4;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白才进;杜彦峰;王红;;从研究方向看图书情报硕士研究生创新型与应用型培养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10年13期

2 李月琳;闫慧;柯平;;打造LIS领域的MBA:关于图书情报专业硕士(MLIS)学位教育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1年13期

3 蒋永福;孙墨;;走向多元化: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生培养多元化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年02期

4 胡玲琳;;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性比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04期

5 沈固朝;周志远;;图书情报硕士“双学位”教育的一点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昌文;;联考法律硕士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从安徽大学法律硕士教学实践谈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张启文;赵星星;;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建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9期

3 马革兰;连漪;;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王营;王婷;杨晓;;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优化研究[J];时代教育;2012年11期

5 汤彩凤;李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年06期

6 安晓燕;;法律硕士教育改革初探[J];大学时代;2006年07期

7 陈景文;刘洁;;研究生课程的“研讨式”教学方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年01期

8 刘东玲;张振香;杨培常;陈静;;护理硕士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年08期

9 曾建辉;周霞;;关于构建“就业导向”出版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思考[J];现代出版;2012年05期

10 杨秀莲;;网络环境下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探讨——以D大学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为个案[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常志利;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娣;职业型高等教育混合提供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丽;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管理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邱佳维;基于Boyer理论的专业硕士学位建设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张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文芳;基于项目管理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5 陈聚伟;研究型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6 陈明飞;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庆华;我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8 杨阳;教育管理方向教育硕士的教育质量观及培养模式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春霞;军队医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10 邓超华;地方大学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朋;葛敬民;;我国高校图书馆硕士点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8年04期

2 王知津;严贝妮;李彤;谢瑶;;图书情报学博士教育与培养:美国模式实证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年01期

3 刘鸿;论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J];江苏高教;2002年06期

4 李娟;建设导师队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科技与管理;2000年01期

5 陈来;刘永;;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 推动情报学发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年04期

6 王知津;严贝妮;李彤;谢瑶;;中美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比较研究:博士研究方向实例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9年03期

7 卢家仪;对试行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4年02期

8 许红;杜瑛;冯小明;;MBA培养方案的比较分析及启示——以四川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8年09期

9 朱富强;;功过是非:MBA教育反思[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王知津;闫永君;;我国图书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实证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6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祝培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宏;;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22期

2 朱力宇;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介[J];成人高教学刊;2002年06期

3 赵丽娜;;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必然性及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7期

4 ;数说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9年07期

5 沈文钦;;专业学位教育慎提“去学术化”[J];成才之路;2010年17期

6 陈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现状及对策[J];管理学刊;2010年04期

7 李红;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01期

8 ;北京大学采取“3+2”方式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01期

9 彭齐东;周红燕;贺浩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控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翟怀远;陈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望;;议事协调机构改革问题探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子正;;东北地区立法协调机制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3 张继成;韦兆文;陈宇前;;网格数据库长事务处理模型及机制的研究[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曹春霞;丁湘城;;空间规划体系的协调机制研究——论城乡总体规划的创新与突破[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琪;丛冬雨;;我国海洋环境区域管理的政府横向协调机制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徐荣琴;;区域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与协调机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马彩雯;王志远;孙光圻;;国际多式联运的虚拟企业运作模式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李晓军;何君;张琪;;勘探开发一体化运行机制研究[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9 陈向军;陈金波;;中部流通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以中部地区连锁零售业为例[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谢国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探究[A];构建和谐社会的城乡规划——2005年全省城乡规划论文竞赛获奖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广勋;临沂国寿建立理赔沟通协调机制[N];中国保险报;2005年

2 杜秋英;地方政府要支持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建设[N];金融时报;2004年

3 单士兵;公正与独立是事故调查协调机制关键[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4 汤小洪;加强跨行政区域反洗钱合作[N];上海金融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滕晓萌;中美首次达成合作意向 战略石油储备协调机制破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魏好勇;枣庄模式虽好尚存不公平待遇[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7 程志云;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再上路 央行或牵头[N];经济观察报;2008年

8 张亮;股市监管协调机制强化迹象明显[N];证券日报;2008年

9 刘俊;三部委提出建立“原料奶价格协调机制”[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黄丽珠;创建金融稳定协调机制 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N];金融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文红;WTO框架下技术壁垒及跨越技术壁垒的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王川红;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周建频;基于AGENT的供应链动态适应与自动协商[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冯伟兴;群体机器人的运动行为基础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赵艳萍;虚拟企业的协调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程启军;转型·冲突·化解:劳资冲突的协调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军果;电子化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常宏建;项目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蒋悟真;转型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郑胜涛;企业冲突协调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建芳;跨流域调水工程协调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吴殿达;供应链战略联盟协调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3 赵坤;我国城市群政府协调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刘新慧;地方立法统一审议协调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李立;中国金融监管协调运行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6 刘介明;供应链的利益与风险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朱敬;论反垄断法执行的国际冲突协调机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8 卫竞;我国海洋管理现状及其改革路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李晴宇;论我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薛白;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协调机制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26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526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4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