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特征视野下的博士生源质量提升对策
本文选题:博士生教育 切入点:生源质量 出处:《江苏高教》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阐述了博士生源质量的内涵,并基于胜任特征理论对其结构要素进行分析,着重提出了生源质量的提升对策:一是推进生源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二是健全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三是创新博士生考核选拔机制;四是优化博士生创新平台和环境。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quality of doctoral students, analyzes its structural elemen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petence, and puts forward emphatically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first,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the stage of students' origin; The second is to perfect the mode of training doctoral students, the third is to innovate the examination and selection mechanism of doctoral students, and the fourth is to optimize the platform and environment of doctoral students'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研究生院;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敖永胜;徐希元;;高素质·创新性·竞争型——研究生全面质量观三解[J];江苏高教;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肖化移;罗尧成;;从主体投入角度看博士教育质量及评价[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2 蒋仲安;褚燕燕;杜翠凤;;基于“三位一体”的安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06年04期
3 束义明;罗尧成;;系统互动视角下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11期
4 李锋;尹洁;;基于观念制度的工程硕士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5 郑军峰;;高校研究生班主任工作刍议[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刘志民;张日桃;;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07年04期
7 严志;冯政清;;对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体系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03期
8 英爽;甄良;;从主体能动性角度解析研究生教育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敏;基于资源配置的研究生招生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丽芳;医学博士质量核心评价指标的分析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袁祖望;运用市场竞争机制保障高等教育质量[J];高教探索;2002年02期
2 李帆;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J];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04期
3 文辅相;素质·方法·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4 陈至立;在全国研究生培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01期
5 李岚清;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年05期
6 郑造桓,陈伟;教育国际化与研究型大学的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17期
7 赵沁平;分析发展趋势 研究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阳春;梅海玲;;博士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年06期
2 孙阳春;梁晶;;国际背景下我国博士生教育改革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3期
3 王青霞;赵会茹;;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07期
4 余寿文,,林功实,刘颖;加强博士生教育工作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年03期
5 沙迪;胡滢;;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6 汪贤泽;美国的“未来师资培训计划”与博士生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7 吕东伟;博士生教育创新:谁之责?——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22期
8 饶們子;博士生教育与文本阅读的历史性问题[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梁桂芝;比较与借鉴——中国与国外博士生教育的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科技.人才.市场;1994年Z1期
10 冯帮;;美、英、日博士生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比较[J];青年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本旭;姜山;;休闲体育俱乐部指导员胜任特征要素构成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吴垠;桑志芹;;心理咨询师胜任特征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3 贾建锋;赵希男;张莉莉;;面向层次结构的竞优评价研究:以高管胜任特征为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商务智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贾建锋;赵希男;柳森;朱珠;;高管团队胜任特征的横向匹配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冯江平;李昌庆;李丽娜;罗国忠;;高级营销经理工作胜任特征的实证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李少军;;点评专家代表讲话[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7 黎光明;张敏强;;概化理论分析胜任特征核检表评价的影响因素[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邱芬;姚家新;;我国专业教练员胜任特征模型建构[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陈足怀;苗丹民;罗正学;倪修元;;不同职级军官对初级军官职务胜任特征的评价[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王佳;;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边兆聚;提高生源质量 做好就业工作[N];菏泽日报;2006年
2 记者赵凤华;清华:生源质量继续走高[N];科技日报;2003年
3 记者 高伟 通讯员 宋守杰 白新奎;明天,谁给农村孩子上课?[N];烟台日报;2006年
4 周元邋实习生 陈琳;招生计划为教育质量让路[N];海南日报;2008年
5 新沂市钟吾中学 许先宝;直面困境 激“情”引“智” 促进学校持续发展[N];江苏教育报;2011年
6 程轩 钟钢;民盟成都市委建议完善现行研究生招考制度[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春艳 奚平 实习记者 郑巧;168名博士生被淘汰的背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苏州大学 罗时进;博士教育:用什么来保证质量[N];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王文珩;廊坊师院生源质量创新高[N];廊坊日报;2007年
10 韩晓蓉;清华文科分数线首超北大[N];东方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梅娟;依托培养背景下后备技术军官胜任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冯多;国有企业分公司总经理胜任特征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3 杨洁;技术经理的胜任特征与工作绩效的关系:领导成员交换的中介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4 张爱莲;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核心胜任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方芳;医学博士研究生创新行为驱动因素及其结构模型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6 蔺玉;博士生科研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金杨华;人力资源胜任特征的情景评价与效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张英丽;论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徐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静静;湖南省高校教师胜任特征问卷的初步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云霞;高校朋辈辅导员胜任特征结构的探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李娜;员工胜任特征的初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a婧;基于胜任特征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经理评价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5 钟秋明;基于素质教育的中学职业指导教师胜任特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何秋菊;西南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任姝睿;基于岗位胜任特征的培训系统改进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苗利博;制造业营销经理胜任特征的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宋婵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特征初探[D];暨南大学;2003年
10 黄惠利;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评价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35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635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