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8-03-22 10:18

  本文选题:硕士研究生 切入点:课程设置 出处:《教育探索》2012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着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单一、僵化,课程内容重复、滞后,课程结构比例不当,对隐性课程的作用认识不够等问题。要采取明确课程体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等对策加以解决。。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setting of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in China, such as unclear curriculum objectives, single curriculum system, rigid curriculum system, repeated curriculum content, lagging behind, inappropriate proportion of curriculum structure, etc. Some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olve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recessive curriculum, the clear goal of curriculum system, the improvement of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role of recessive curriculum.
【作者单位】: 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洁;罗尧成;;建构主义的知识特性及其对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12期

2 卢建飞;吴太山;吴书光;尹承梅;;基于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1期

3 曾志嵘,文民刚,周增桓;构建适应创新教育的新型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沛清;崔德刚;赵罡;洪冠新;田云;;研究生创新实践团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国家大型飞机项目为牵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2 唐松;;阳春三月菜花香——潼南油菜花拉动大旅游[J];重庆与世界;2012年03期

3 陈长坤;申秉银;;协同式研究生创新团队培养过程中导师角色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陈安华;胡燕平;颜建辉;黄良沛;;构建多学科融合学术环境 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4期

5 赵灿;;从交叉学科角度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6 蔡兵;陈勇;唐兵;;论新时期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培养[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02期

7 张于贤;李雷;赵艳艳;郭绪;;国内著名院校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综述——以工业工程为例[J];大众科技;2008年06期

8 何运信;李美中;;跨专业与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差异化培养研究——基于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的问卷调查[J];高等农业教育;2010年01期

9 刘润进;原永兵;;学科交叉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方法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年05期

10 张于贤;郭旭;于明;;一个适于我国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笑寒;;复合型人才的培养[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张吉炎;黄玲;;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方霄;交叉学科视野下的本科人才培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王培先;高中生物教材中渗透其它知识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沈涛;某医科大学学生评教及对教学改革效果评价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4 方萍;2000-2009年我国普通高校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关于“排球”的选题现状分析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史苗;研究型大学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刘春荣;基于Wiki社群的知识建构与团队学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静娴;珍视学生生命存在的高校课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8 侯映霞;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杨伟娜;高校通识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李张聪;增强我国高校科技人员创新能力问题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恩华;大学学科建设——学科的交叉与融合[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年01期

2 刘楚佳;高校跨学科专业发展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3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J];学科教育;1998年03期

4 胡之德;浅议交叉学科方式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01期

5 张英,董俊国,高成云;交叉学科是培养优秀研究生的摇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Z1期

6 胡海岩;建立学科创新机制 促进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02期

7 郭永松;论发展交叉、边缘学科与创新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3期

8 葛朝阳,夏文莉,杜尧舜;关于学科交叉与创新研究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10期

9 王则温,张君,陈智峰,赵张耀,周煦炎;跨学科培养博士生 促进学科交叉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静静;;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左宏亮;张力滨;武胜;;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探讨[J];教育探索;2010年06期

3 高海钰;李春英;陈晶;;关于硕士研究生教学管理的问题及建议[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8期

4 彭志红;李合松;胡家金;;高等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对策[J];成人教育;2010年05期

5 姚蕊;;论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的改革[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6期

6 王丽华;;工程硕士课程设置现状及改革途径[J];网络财富;2010年21期

7 高晓东;;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问题及其对策[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年12期

8 胡诗红;;课程设置与创新教育——中外高校创新教育比较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9 吕艳梅;;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调整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年11期

10 张喜梅;牟宏;李旭;;现阶段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中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比较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莫美兰;梁国明;林长春;;香港科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启才;;研究型教学在硕士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振权;;当前我市高校校卫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完善安全防控体系 构建和谐校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4 黄岑汉;刘燕平;;论硕士研究生自主选题与创新能力培养[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龚文娟;;研究生学习异化现象分析[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丁玉贤;;试论通识教育对理工科大学发展的影响[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7 卢秀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与对策[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8 唐斌;赵一标;;综合性大学办师范教育的办学目标及课程设置评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张世勇;杨衍超;刘建峰;;关于我校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明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发扬“六敢”精神 扎根基层干事业[N];贵阳日报;2009年

2 胡景涛;会计研究生扩招隐忧[N];财会信报;2007年

3 记者  潘剑凯;独立学院培养出首批硕士研究生[N];光明日报;2006年

4 本报评论员 任孟山;研究生复试权重扩大当有约束机制[N];华夏时报;2006年

5 通讯员 张艳兵 本报记者 张哲浩;城乡办学[N];科技日报;2006年

6 特约记者 宗合;大学生教研进入“理性”时代[N];阿克苏日报;2007年

7 通讯员 汪盛颜;安工大学子以11项专利获殊荣[N];安徽日报;2010年

8 周兆军;研究生制度熬过尴尬一年[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9 记者 郭弘 实习生 罗苏;硕士研究生教育机制酝酿重大改革[N];重庆日报;2005年

10 姜乃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关键词[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志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2 时花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宏斌;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姚加惠;高等教育学制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秦风冰;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杨荣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唐亚阳;中国书院德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邓磊;我国高师综合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框架的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山西省本科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2 吴彩霞;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工科硕士生课程设置探讨[D];中南大学;2007年

3 丛慧卉;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现状与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4 周倩;高校大学生创新环境的调查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高振宁;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建锋;甘肃省属高校工科类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调查[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贾彩辰;我国西南地区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郭敏娟;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9 林云;中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10 高微;重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482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6482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f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