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文性研究
本文选题:人文 切入点:人文性 出处:《中南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在考试内容、形式、目的和评价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考试内容方面,一些考题出现阻碍考生主动探索、限制考生多元智能和性向等等不良后果。要完善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生入学考试首先要明确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性质和目的,只有明确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性质和目的,改革才有指引的方向。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性质是人文性,其目的是提升考生的人文性层次。 人文社会科学考试的人文性层次分为人文知识层、人文精神层和人文能力层,层次按先后顺序依次递升,人文能力层为目标层。人文社会科学考试利用考试自身对考生进行考查,既分辨考生所处的层次又引导考生向更高层次努力。假如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生入学考试过多地考查人文知识,那么,它不但不会引导考生人文性层次的提升,反而会制约他们向其他两个层次的发展。 为使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生入学考试能成功实现提升人文性层次这一目的以及使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具有人文性,则要以人文性的考试内容、人文性的考试形式、人文性的考试目的以及人文性的考试评价这四个方面来实现。
[Abstract]: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tent, form, purpose and evaluation of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specially in the content of the examination. To perfect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first of all,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clear the nature and purpose of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Only by defining the nature and purpose of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an the reform have a guiding direction. The nature of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s humanism, and its purpose is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humanism of candidates. The humanistic level of the examination for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s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the level of humanistic knowledge, the layer of humanistic spirit and the level of humanistic ability. The humanities ability level is the target level. The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examination uses the examination itself to conduct the examination to the examinee, I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too much examines the humanities knowledge, then it will not lead the examinee to raise the level of humanism. On the contrary, it will restrict their development to the other two levels. In order to make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graduate student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aising the level of humanity and to make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postgraduate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have humanism,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form of the examination of humanism and humanism. The purpose of the examination of humanism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examination of humanism are realized.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6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瑞平;;初中作文教学应该突出人文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9期
2 莫先怀;;美育:人文性的实现之路[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1年07期
3 张菊凤;;以理性的视角看待语文的人文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19期
4 陈欣;;去伪存真 打造小学语文人文性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6期
5 高公鑫;;水乳交融 浑然天成——语文阅读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南方论刊;2011年S1期
6 姚忠芬;;小学识字教学中的人文性[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2期
7 蔡朝友;;语文教学要彰显人文性[J];学周刊;2011年02期
8 崔爱风;;教学中如何处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6期
9 曾召辉;王佩;;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如何做到“文”“言”并重——以必修五第二单元文言文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2011年18期
10 陈倩;;浅议作文评语的人文性和艺术性[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万生;;当代学院批评的困境与出路[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成小琴;;初探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耿宝强;;五年制中师课程设计的再思考[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4 周荷香;;让课堂练习充满吸引力[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陈婧;;从《项链》个性化的解读策略——初探新课改人文性的落实[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6 苏春梅;;从语言的运用看医家知识结构的人文性及其影响[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解旭东;张崇清;管慧泉;;空间的扩展·人文的缔造——青岛理工大学建筑馆扩建工程设计[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土木建筑篇 下)[C];2007年
8 邹雪亮;;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推进策略初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王海生;;医疗服务中的人文性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肿瘤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海云;赵万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节”应凸现数学教育的人文性[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舒声;让管理充满人文性[N];中国保险报;2004年
2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颖;从森林的人文性所想到的[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3 记者 张路平;丛台区改革音体美考试评价机制[N];邯郸日报;2010年
4 ;让工具性与人文性比翼齐飞[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孙重安;历史性 园林性 人文性[N];中国集邮报;2005年
6 记者潘启雯 通讯员武力;学习型词典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黄梅县教研室 刘兴桥;于微细处品真味[N];黄冈日报;2009年
8 ;语文:体现较强的人文性[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记者 陈香;中学语文课改不宜定位在空疏的人文性[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丛智芳 内蒙古赤峰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从对“新”的追逐到返璞归真之旅[N];中国教师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唐荣德;学生学习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菊霞;创伤叙事与写作治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雪莹;初中语文学习能力测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杨晓;语文课程中人文精神的传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勇;论语文课程的实践品格[D];西南大学;2010年
8 任永泽;教育知识的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胡绪阳;语文德性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皇友衍;中越两国初中语文教科书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莉萍;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文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周艳春;高中语文教材的变革及教师应对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沈芳;论语文新课程的情感教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荣玲;语文课程的时滞性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闫娜;人造生态景观的人文性和景观性[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王克武;也议中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D];苏州大学;2007年
7 章文荣;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人文性实施现状及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戴红星;依据认知规律实现母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雅儒;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洪玲;试论言语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59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659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