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学科留学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04-16 04:38

  本文选题:航天学科 + 留学研究生 ; 参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摘要】:根据国际需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设立了三个硕士/博士学位留学生航天学科招生专业,并制定了相应的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建设了一批全英语授课的航天专业特色课程、一支留学生导师和专业课教师队伍及相应的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得到国际认可,并带动了相关国际教学与交流的发展。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demand, the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has set up three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spaceflight with master / doctorate degree, and has formulated the corresponding training plan.On this basis, a batch of special courses for aerospace majors, a group of tutors for foreign students and teachers for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system are constructed.After many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has bee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and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eaching and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姚玲;周星;许爱伟;;试述我国研究型大学与高层次来华留学生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S1期

2 刘小军;;研究生层次外国留学生培养的几点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07期

3 陈强;;改革开放30年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06期

4 郑兰哲;面向国际一流大学目标 培养高层次来华留学生[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03期

5 王军;;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朝霞;邓锋;江峰;杜跃华;;口腔医学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重庆医学;2010年13期

2 王素娥;;美国高校国际学生的语言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3 姚云;;直属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现状及其改善[J];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4 李朋军;孙艳;;我国境外研究生教育问题阐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1期

5 刘敏;许可;;信息类国际硕士全英文授课与管理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1年06期

6 曹强;叶加仁;;对来华留学生地质类课程课内实习教学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1年03期

7 栾凤池;;来华留学教育研究述评[J];世界教育信息;2009年09期

8 张海燕;王楠楠;;新形势下的留学生教育[J];理论界;2008年04期

9 王根顺;张艳增;;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陈松林;程家福;;21世纪初来华留学生结构状况及变化趋势[J];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芹;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宽乐;农林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3 肖丹;来沪硕士留学生培养模式的分析与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徐玫;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石琳;河北省来华留学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喻明明;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若干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杨姗姗;陕西省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耿益群;覃云云;;世界主要国家学位互认情况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03期

2 徐瑞君,卢正中,邹碧金;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若干问题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3 姚玲;周星;许爱伟;;试述我国研究型大学与高层次来华留学生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S1期

4 刘小军;;研究生层次外国留学生培养的几点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07期

5 程智勇;;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6 胡志平;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提高我国高校国际交流水平[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3期

7 郑兰哲;面向国际一流大学目标 培养高层次来华留学生[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03期

8 陈涛;研究型大学与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小军;;研究生层次外国留学生培养的几点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07期

2 袁运开;;我国中小学师资培养体系发展趋向探讨[J];教师教育研究;1993年05期

3 张长荣,王瑞杰;完善培养体系 推进素质教育[J];高等建筑教育;1998年04期

4 武高辉,杨韬,赵希文,梁宏,朱宁;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5 金娟琴,楼程富,谢桂红,应义斌;浙江大学农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09期

6 宗占国,庄树范,王爱国,李春艳,汪伟;创建特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02期

7 陈易章;罗斌;;对中国香港足球竞赛训练人员培养体系的考察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8 王玉洁;刘莹莹;潘娟;杨焱;唐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9 柏育红;;积极探索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10 严征;周园;;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培养体系探讨[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琼;罗谦;陈红;;风景园林教学中的社会化交流培养体系探究[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云剑;林樾;燕辛;周宏y=;谭谦;;培养基血清浓度对人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A];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3 赵京胜;;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唐志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的研究与建设[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铁军;唐景春;叶斌;刘向农;吴昊;;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6 李佩恩;吴秉毅;李真慧;何颖芝;吴海燕;;不同体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7 胡朝晖;游苏宁;;居名刊之中 亦扬鞭奋蹄[A];首届科技出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关朝阳;;我国体育教练员培养体系及岗位培训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施双双;周军年;南雪;白慈贤;裴雪涛;;半固体培养体系中高增殖潜能集落(HPP-CFC)克隆源性的检测[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张志玲;;我国营养师“三证”培养体系的现状分析[A];2008’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夏欧东 本报记者 吴春燕;南方医大:构建知识素质培养体系[N];光明日报;2009年

2 陶新明;非公经济人才走入政府培养体系[N];中国商报;2003年

3 记者 祝华新;社科院首届留学研究生毕业[N];人民日报;2000年

4 张建中 季文;黄芪毛状根培养体系建成[N];健康报;2006年

5 韩婧;我国首套心理咨询师培养体系问世[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

6 梁国锋;发展完善青年创新培养体系[N];深圳特区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聂鑫 袁宁 通讯员 崔金敏;我市加紧构建紧缺人才培养体系[N];南京日报;2004年

8 王立文 金永伟 武志成   ;打造贫困生资助培养体系[N];天津日报;2005年

9 徐述湘;我国专科医师培养体系初步形成[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李庆国邋顾崇华;北京初步形成多元化新型农民培养体系[N];农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芬;对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培养体系的探讨[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2 靳勇;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进程中的经纪人管理与培养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秦风冰;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张学明;小鼠精原干细胞培养体系的优化及体外基因转移[D];吉林大学;2005年

5 陈镭;脐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及细胞移植治疗颅脑损伤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6 黄晓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细胞支持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培养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王迎雪;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TCRVα24~+Vβ11~+自然杀伤T细胞体外活化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夏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抑制体外培养的兔软骨细胞凋亡及对细胞内游离钙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喻静;单核巨噬细胞CC类趋化因子受体异常调控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分子机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马葵芬;白三烯自分泌/旁分泌环路在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中表达特征及积雪草酸的调控[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丹凤;军队院校生长干部学员信息素质培养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2 张仕强;新生牛精原干细胞体外增殖调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梁贵秋;水稻转基因的离体种胚培养体系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4 彭正云;茶树毛状根的诱导及其培养体系的建立[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5 李龙化;中、韩两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6 王少妮;美国幼教师资职前培养体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葛仲夏;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8 张伟;普通高校工科学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贾建强;东西方家族企业接班人选择及培养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10 孙丽斌;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开发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573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7573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8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