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十要素”博士研究生研讨课程的研究与设计——以上海交通大学管理类博士生“营销前沿精读”课程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05 14:10

  本文选题:研讨式课程 + 博士研究生 ; 参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年12期


【摘要】:在分析我国博士研究生教学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开展研讨式课程是我国博士生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借鉴中外研讨式课程基本思路和经验,突破传统模式,以管理类博士生"营销前沿精读"课程为例,探索设计以目标、内容、组织和成果为主要维度的"四维十因素"博士生研讨式课程模式。认为促进学生对前沿热点问题的把握、提高其批判性思考能力、开阔其国际视野应成为博士生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课程内容设计要增强前沿热点学习,注重提升学习深度,增强学习内容的国际性;在课程成果评价方面,应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提高学生能力。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doctoral teaching in China,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doctoral students in China. Referring to the basic ideas and experiences of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research courses, breaking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mode, taking the management doctoral students'"intensive Reading of Marketing Frontier" cours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sign objectives and contents. Organization and achievement as the main dimension of the "four-dimensional ten factors" doctoral seminar model. It is suggested that promoting students' grasp of hot frontier issues, improving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broadening their international horizons should be the main goals of doctoral course teaching, and that the design of curriculum cont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hot spot learning in the front and enhance the learning depth. In the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achievement, 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summative evaluation, and the students' ability should be improved.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上海交通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提升学术思考能力的研讨式课程设计”(编号:WF610112001)
【分类号】:G6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果雅静,史常丽,侯继武;面向21世纪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博士生[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华铭;博士生导师访谈——访胡壮麟教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6期

3 陈学飞;警惕博士生教育中的“学位工厂”现象[J];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18期

4 杨巍然;创新是博士生教育的核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周春华;创新能力培养:中西方博士生教育之比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杨巍然;创新是博士生教育的核心[J];中国地质教育;2001年02期

7 黄启兵,关宏;对博士生扩招的反思[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8 王殿元,马士军;博士生课程改革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9 海波;我国博士生教育的“危”点[J];华夏文化;2003年01期

10 范洪义;我从博士生教育中获得的收益[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程秋;袁重胜;方传龙;;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提高博士生质量[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2 张其香;;博士生跨学科研究的求解——兼论跨学科研究的问题与障碍[A];2014首届“跨学科研究” 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何嘉松;;博士生一对一因材施教的传承与实践[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P:高分子教育[C];2013年

4 吴启迪;;博士生教育在高等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5 裴劲松;田原;王杨X;;基于人力资源内在素质理论的博士研究生创新教育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附录一:中国研究生跨学科协同创新联盟博士研究生学术座谈会会议说明[A];2014首届“跨学科研究” 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2007年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8年版)[C];2009年

8 ;2008年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题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9年版)[C];2010年

9 ;2001年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题目[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程美东;“博士生不是考试生”[N];北京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易鑫;延期毕业:博士生之困?[N];中国教育报;2013年

3 记者 张清俐;多所高校推进博士生跨学科培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吴娟;培养世界一流博士生成焦点话题[N];文汇报;2003年

5 记者 顾瑞珍 张景勇;博士生数量将列世界第一,,委员却乐不起来[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6 杨婧岚邋李益众;博士生该不该强化“学科基础训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黄合来;博士生教育的核心价值[N];学习时报;2010年

8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晓秋;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亟待提高[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记者 朱建华;一个导师最多同时带47名博士生[N];长江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张宁锐;博士生教育的一个特殊课堂[N];人民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赵立莹;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徐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金凌志;理工科博士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英丽;论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亭亭;二战后美国博士生教育的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芳;基于4P模式构建研究型大学博士生教育体系[D];中南大学;2002年

3 张轶瑶;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及其反思[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闫银燕;美国大学博士生课程考核实施与保障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廖莎;我国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度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6 李海娜;中美博士生资助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7 王鹏;保障我国农科博士生质量的投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8 白延军;高校博士生教育管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周林颖;博士生导师评估及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D];中南大学;2007年

10 王晓磊;博士生超期毕业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47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847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7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