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质: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分析及改革思考

发布时间:2018-05-17 14:52

  本文选题:研究生教育本质 + 课程设置 ; 参考:《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07期


【摘要】:我国高校目前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着诸多问题,根源在于没有很好地把握并体现研究生教育本质。分别从研究生教育的状态、过程、结果切入考察,指出研究生教育具有学术性、探究性和创新性的本质特性。解决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应以体现研究生教育本质为指导思想,具体改革举措包括:开设经典原著研读,加强国际化课程设置,增大选修课程比重,以研究架构课程体系等,最终达到提高课程学术性、前沿性、个体性和创新性的目标。
[Abstract]: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root of which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essence of graduate education is not well grasped and embodi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tate, process and result of graduate education,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graduate education ha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academic, inquiry and innov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ostgraduate curriculum, we should take the embodiment of the essence of graduate education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The concrete reform measures include: setting up classic original works,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tional curriculum,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elective cours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forward, individual and innovative goal of the curriculum.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城建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基金课题“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机制创新研究”(CIA07020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研究生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的整合模式研究”(09YS23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谢安邦;构建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2 罗尧成;“课程审议”与“专业本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新视角[J];江苏高教;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勇;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张应春;吴永明;丁毅强;;关于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田海洋;於荣;;论地方高校的大学精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张烨;我国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矛盾及其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赵为,栾培新;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益[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王正福;确立教师在大学学术管理中的主体地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陈洪捷;论寂寞与学术工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裴劲松;略论研究生教育的模式与发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4期

9 赵婷婷;从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看我国大学素质教育改革[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雷庆,冯厚植;对新世纪高等学校的若干新认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秀英;郑一淳;张志勇;胡宝贵;董利民;;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初探——以霍普金斯大学为例[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2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冯建军;;社会公正与教育公正[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郑宏;;本科通识教育改革后教育质量管理探索——实施两阶段分流制[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5 陈小红;;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与高等教育科学建设[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彭拥军;;高等教育功能研究的反思[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7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8 荀振芳;;学术自律视角中的学术自由[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9 米俊魁;;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法治化初探[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10 王恩华;;我国大学学术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一个治理视角[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1年

2 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6 张慧洁;巨型大学组织变革[D];厦门大学;2003年

7 汪怿;大学知识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运鑫;多中心大学制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健宁;高等学校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论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姚建根;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成本个人分担[D];浙江大学;2001年

3 彭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学历社会[D];厦门大学;2001年

4 赵丽;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5 殷小琴;美国现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点与问题[D];浙江大学;2002年

6 吴静;民国时期学位制度探析[D];浙江大学;2002年

7 向雯芝;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8 何雪莲;大学理想:追求完善人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林伟连;研究生教育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及提升途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谭丽君;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方展画,颜丙峰;后现代视野中的高等教育[J];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立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颗明珠——上海大学的功绩、性质和特点[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昭;我院智力研究组与四校协作探索学生智力发展规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3 严慈庆;美国体育研究生的培养制度及其特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0年04期

4 陈日曜;“机制”专业培养目标问题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5 王宏元 ,王木廷;对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几点看法[J];高等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6 朱威烈;;开罗大学[J];阿拉伯世界研究;1980年01期

7 郑昌淦;;在党的领导下搞好文科教学[J];人民教育;1980年07期

8 张克瑶;;办好农中,为农业现代化服务[J];人民教育;1980年11期

9 接林;;我市农村中等教育结构必须改革[J];天津教育;1980年08期

10 华彤文;;“无机化学”课程设置若干问题的探讨[J];化学教育;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尔寿;;中国地理学会与中国地理基础教育[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2 韩玉芳;;关于盲人按摩教育事业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与发展若干问题探讨[A];亚太区按摩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夏治平;;对培养针灸人才的管见[A];纪念承淡安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国际针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雷玉双;;打字课的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实践[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周玲;刘佛军;;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6 施光亨;李明;;文学作品与中高级汉语教材[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7 李杨;;中高级阶段汉语教学的性质与课程设置[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8 邓恩明;;谈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9 刘英林;郭树军;;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的新进展——兼论HSK考试质量的三环控制[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10 王振刚;;面向新世纪 开创测绘仪器发展的新纪元[A];纪念中国测绘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晓梅;大学生缺课为哪般[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记者 孙红;天津职技师院请专家会诊“汽修课”[N];中国汽车报;2000年

3 ;民办高校的课程设计与发展[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4 毛江波;高等法学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N];贵州日报;2000年

5 ;教育:独特的市场[N];计算机世界;2000年

6 记者 李斌;中科院全力培育英才[N];人民日报;2000年

7 柳绪燕;荷兰高等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美日俄三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动向[N];人民政协报;2000年

9 王文;美容业呼唤高级人才[N];市场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张霞;全心全意育英才 再谱教育新篇章[N];亚太经济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彦荣;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盛晓明;中国、英国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3 张薇;苏格兰大学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4 唐亚阳;中国书院德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袁长蓉;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6 杨荣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nI南;无锡国专与现代国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蓉蓉;学府内外[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坚;泰国法政大学汉语专业汉语课程设置评介[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李荣;我国综合大学医学院课程设置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宋君锋;交互阅读理论与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4 韩维群;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教学内容改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肖怀宝;高等师范院校物理系课程改革方向[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贾冰;论科技史教育在高校历史教育中的意义[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7 文星跃;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于青;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和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常小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10 张晓义;筑波大学体育学群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01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901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b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