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类学术型研究生研究力培养与发展途径深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9 05:34

  本文选题:学术型研究生 + 研究能力 ; 参考:《中国成人教育》2014年15期


【摘要】:研究能力是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阶段的重要任务。但由于文科类学术型研究生"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研究力呈现出明显不足的现状。近几年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内就业压力中屡遭排挤,由此对于其综合研究能力的研究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将对我国文科类学术型研究生研究能力培养状况进行分析和论证,针对问题原因创新培养机制,提出适宜的方法和途径。
[Abstract]:Research ability is the core competence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is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graduate students. But because the liberal arts academic graduate student "natural deficiency, acquired deformity", the research power presents the obvious insufficiency present situation. In recent years, in the face of inten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domestic employment pressure, the research on its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bility has been put on the agenda.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proves the research ability cultivation of Chinese liberal arts academic graduate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appropriate methods and approaches to the innovative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荣华;原丽红;;提升两年制文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研究能力[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朱源;论文写作规范与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7期

3 陈美红;;研究生教学改革思想之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18期

4 马增芳;;议论文提出论点的十种方法[J];应用写作;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薛雯;朱光潜的文艺与道德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钟名诚;;中西交融的散文艺术观——朱光潜的散文思想与创作实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中的科学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雪文;趋于人生的艺术,趋于艺术的人生——谈朱光潜的散文观与散文创作[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郭世轩;;消费社会下的文学经典阅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陈琰;;桐城派文论对朱光潜的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薛磊;;论书评写作的公正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裴斐;王梦瑜;;研究型高校英语专业硕士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方国武;;《淮南子》文艺理想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以爱;;钱穆论政教关系[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杜蕾;;“译”犹未尽——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钟名诚;;论朱光潜美学思想改造的三个层面[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王云;;消极补偿:中国特色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5 王馨曼;;马克思《手稿》与中国美学热[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6 余永林;;“席勒元素”与政治自由[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0)[C];2012年

7 郭世轩;;论朱光潜文学批评中的古典主义倾向[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朱羽;“社会主义”与“自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双花;可能与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卓娅;快乐语文教学三维度:活·美·悟[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2 刘佳丽;韦庄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3 顾吟圆;文本阅读中师生解读视角的冲突与相融[D];苏州大学;2013年

4 孙波;基于新课改下的高中古典诗词有效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李由;陆游文三论[D];南京大学;2012年

6 吴页;论汪曾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小说叙述中的诗性精神[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冲,崔雁;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刘建秀;杨新宇;;研究生的知识积累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3 黎学平;英国专业博士学位的形成、初步发展及主要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4 张国有;就学就业趋向与研究生教育发展[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5 李振峰;;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演进与趋势[J];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迟爽;;外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浅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宋琼;;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大众科技;2006年04期

8 杨薇;;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8年06期

9 马太·多冈;新的社会科学:学科壁垒上的裂缝[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8年03期

10 徐慧;李丽琴;罗军飞;;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的共生互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俊玲 本报记者  杨晨光;[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记者  宗河;[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殷朝晖;[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建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低效困境”的成因及其破解——基于对S大学三年级研究生的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年09期

2 陈建林;;研究生课程体系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学术型研究生和应用型研究生的视角[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3 刘爱春;谭顶良;赵小云;;学术型硕士生学术动机的调查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年04期

4 廖莎;钟锟;;对独立学院学术型社团发展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2年11期

5 吴翔,万胜;军事学研究生培养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实践与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08期

6 李利霞;黎赔肆;;高校学术型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主观障碍与对策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7年06期

7 曹桂彬;;高校学术型社团引领学风建设的对策分析[J];现代妇女(下旬);2014年01期

8 杨志群;;高校学生学术型社团内部优化机制研究[J];学园;2013年08期

9 王运东;沈燕清;蓝晓霞;;高校学术型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与对策——以广西大学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冰峰;;论学术型社团对创新教育的意义[J];成功(教育);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秀珍;陈梦兰;;会计研究生专业型与学术型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淑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能力培养初探[A];第四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黑龙江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文学院副院长 刘冬颖;学术型阅读促进大学生独立思考[N];光明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康传义;实现学术型和技术型教育比翼齐飞[N];陕西日报;2014年

3 厦门大学社科处 王旭;用“学术型”管理提升科研质量[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大理州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洪;在学习中创新努力构建学术型校园[N];大理日报(汉);2011年

5 杨超;理性看待“教育投资”[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6 陈曦 苏州大学文学院;“学术型管理”≠“教授管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储朝晖;高校不宜行政划成学术型或应用型[N];光明日报;2014年

8 张华君邋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富强;从“学术型”到“应用型”[N];解放军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董少校;教师“非升即走”不招学术型硕士[N];中国教育报;2014年

10 山东师范大学 徐继存 吉标;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从何入手[N];社会科学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继承;大学生学术型社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强桂;工科学术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王莹莹;外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个体培养质量评估量表的编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张婷婷;从学缘看学术型体育研究生招生培养[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5 杨惠颖;中国学术型硕士学制调整的社会历史分析[D];清华大学;2007年

6 彭钰;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郑三;外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个体培养质量影响因素评估量表的编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牛梦虎;我国学术型博士生招考选拨方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莹;学术型硕士生科研能力发展状况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10 王筱萌;理科类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49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949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b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