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关键词:试论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12.
12
(1)专业实践能力不仅仅是技术能力。全日制专业硕士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应与其所处的教育层次和学位标准相适应。按照一般的从理论到实践、从方法到应用的模式组织的生产实习甚至现场观摩,所进行的只是技能训练,学生所依据的大多是从传统课堂学习中获得的一些经验知识。哈贝马斯针对实践中忽视其他知识的作用和看不到“整体的人”的弊端,指出“严格意义上的经验科学能帮助人们获得技术能力,但不能形成为实践的能力”[1]。专业学位的设置具有职业指向性,,专业实践能力应是整合了技术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传统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面向职业的许多非技术能力,都是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专业实践能力时,尤其不能降低对科学精神和研究能力的要求。
(2)实践情境影响专业实践能力的形成。传统的大学教育受技术理性的影响,造就了“标准化的专业课程”:首先教会学生相关的基础科学,之后是应用科学,最后是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践问题。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舍恩批评了这种模式,他指出:被我们看作是实践性知识的大部分内容,实际上是行动中的默会知识以及实践者就复杂情境的突发性问题展开现场反映和实验的能力。创设教育学意义上的适宜的实践情境,对于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生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大学的实验室环境对于培养专业实践能力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但显然不能局限于此。
二、研究型大学的特性对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影响
大学的定位和特性,对人才培养的环境和模式具有显著影响。在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生专业实践能力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研究型大学的以下几个特性。
[2]
专题研究
日制专业硕士生培养的主要依托。学科可以为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供优质的资源,但是也带来一些挑战,因为研究型大学非常关注学科知识的前沿性和系统性,相对而言较少关注职业知识,职业知识要进入研究型大学的学科课程仍要解决很多问题。
2.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特性
研究型大学是高水平学者汇聚之地,在学科水平和学术水平上都有很高的追求,尤其在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和研究生教育制度方面,都强调较高的学术标准。因此,研究型大学始终保持着一种较强的学术惯性,这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服务职能的增强,研究型大学与企业等创新主体也建立和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教师承担大量来自生产实践的研究课题,这为全日制专业硕士生的专业实践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在学术惯性下,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往往较少或很难关注到非学术领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标准。要在这种学术体制和学术惯性下把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调整到关注非学术职业岗位的需求上来,需要在导向和制度上做出改革。
3.研究型大学的知识-能力观及研究生培养模式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是教育教学中的一对基本关系。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不同教育层次的区分、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大学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原则,都体现着这对基本关系。研究型大学的学科特性和学术特性,决定了研究型大学以学科知识和学术能力为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价值导向,通过传授系统全面的学科知识,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是传统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理念,由此形成的知识-能力观决定了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和科学研究活动的组织方式。在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培养中,知识及能力的内涵和要求发生了变化,培养环节和教育活动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调整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培养的知识-能力观及培养模式。
三、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硕士生专业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两个能力基础
从知识与能力的基本关系出发,我们认为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硕士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有两个能力基础:构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1.研究型大学的学科特性
学科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组织单元,系统地学习学科知识是研究生课程的重要内容。研究型大学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中心的大学,其学科体系具有门类齐全、综合性和前沿性更强的特点,这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重要支撑,也正是在这种高水平的学科体系内,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得以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水平和社会信誉。尽管专业学位针对特定职业领域,但学科仍然是全
7
本文关键词:试论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7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97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