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凤清于老凤声——青年人才成长与培育谈

发布时间:2018-06-16 02:17

  本文选题:科研人才 + 研究生培养 ; 参考:《科技导报》2011年29期


【摘要】:正"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在新的时期,在培养青年科研人才方面,能否在科技管理和政策方面首先有所突破?对优秀青年英才能否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打破常规,大胆使用?这对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生培养青年科研人才的起步离不开学校和
[Abstract]:In the new era, in the training of young scientific talents, can we make a breakthrough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policy? Can the outstanding young talent take a high look, love three points, break the routine, and use it boldly? Thi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growth of young scientific talents. The starting point of cultivating young scientific talents for graduate student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分类号】:G6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红;中国加入WTO与高素质青年人才的发展[J];国际人才交流;2000年04期

2 黄志坚;试论跨世纪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机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3 张永明;开发利用高等院校的青年人才资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4 周春玉;加快青年人才的培养[J];中国测绘;2000年06期

5 张雳;为上海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建设一条“快通道”——上海共青团对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实践和探索[J];人才开发;2000年02期

6 宪英;;美好的追求[J];中国人才;1989年08期

7 邓德成;;依靠群众选贤荐能 开阔视野挖掘人才——青年人才的追踪调查[J];青年探索;1988年01期

8 贾西平;怎样才能使青年人才健康成长?[J];社科信息文荟;1994年23期

9 张俊;武进县交通局建立青年人才库[J];江苏交通;1995年07期

10 潘培青;国有企业青年人才流失的成因及对策[J];青年研究;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研究生培养[A];张上隆果树学文选[C];2006年

2 黄志龙;朱位秋;郑耀;陈伟球;;探索力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姚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任秀莲;魏琦峰;韩家军;曹立新;;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5 方炎;王卫宁;;光电子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裴建明;朱妙章;;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研究生培养感悟[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7 刘景彦;刘琴;;经济危机形势下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兵涛;苏亚欣;;提高暖通空调专业研究生科研素质的若干思考[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周利军;吴广宁;;高电压技术研究生培养方式探讨[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李久义;李进;;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国栋;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加快人才培养步伐[N];中国航天报;2006年

2 周燕虎 沈文斌 黄明明;炮院南京分院注重研究生能力培养[N];科技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晖;副教授也能当博导[N];河南日报;2008年

4 铁铮;北林大探索出研究生培养新途径[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5 熊丙奇 (作者为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教授);研究生培养学制为何“朝三暮四”[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孙亚斐;专家探寻研究生培养新思路[N];兰州日报;2007年

7 薛惠娟;增加研究生培养经费投入[N];河北日报;2008年

8 梁小琴;抓住四个环节 培养青年人才[N];人民日报;2004年

9 黄先明;青年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N];四川日报;2003年

10 王玉初;研究生学费“以奖代免”值得期待[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士成;企业“双高”科研人才评价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2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4 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静;我国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资源重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志宏;高校组织结构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8 戴艳军;科学技术管理伦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9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10 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莉;高校科研团队中的研究生激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冬海;我国高校研究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朱静然;美国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欧杰宁;研究生三助项目规范化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5 吴云天;基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6 刘全菊;我国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张兴春;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卢英敏;以人为本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勇;研究生创新素质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博超;基于AHP灰色关联法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本文编号:2024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024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e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