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规模与结构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研究生教育 + 规模 ; 参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摘要】:规模与结构问题是由研究生教育的社会适应性质量和社会资源配置绩效问题衍生出的问题。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与结构是社会理性与价值综合作用的产物,不可能存在"精确"的量化数据。国家层面的集中调控不是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劳动力市场信息与教育信息的全面、科学建设,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科学合理的发展更可能形成一个有效的调节机制,使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与结构发展更具绩效、效率和人本价值。
[Abstract]:The problems of scale and structure are derived from the problems of social adaptability quality and social resource allocation performance of graduate education. The scale and structure of graduate education is the product of social rationality and value, and there can be no accurate quantitative data. Centralized control at the national level is not the bes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of labor market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and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degree authorization audit system are more likely to form an effective regulatory mechanism. Make graduate education scale and structure development more performance, efficiency and humanistic value.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军事学项目“军队院校研究生学科专业形成机制研究”(09GJ398-070)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十一五”国家级课题“我国研究生教育学位点授权运行机制发展研究”(08W1142)
【分类号】:G64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闰明涛,郝艳萍;从就业谈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生教育的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2 李卫东,刘志业;中美研究型大学学生规模、层次结构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3 王蓉,岳昌君,李文利;努力构筑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4 吴志攀;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以“首都教育”为视角的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5 陈良q,鞠高升;教育明瑟收益率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6 王媛媛;关于公立高校独立学院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晋琳琳,侯光明,于倩;教育市场化趋势下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高茵;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及预算管理改革的思路[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高茵;郑莉;;高校投资结构与经费来源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张振宇;试论高等教育中介组织产生的合理性——政府失灵的视角[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孙涛;沈红;;关于我国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理性思考[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孟瑜;;论教师教育的市场化[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文少保;;我国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策略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毕鹤霞;;研究生资助的理论及政策建议[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莉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翟静丽;个人教育选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汪怿;大学知识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剑波;跨国高等教育理论与中国的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荣山;国际合作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7 王冲;中国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及其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8 陈德静;基于科技创新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9 王道红;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小琴;美国现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点与问题[D];浙江大学;2002年
2 欧金荣;试论中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朱雪梅;高校教师群体结构现状与优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范诗武;研究生课程建设——基于概念比较的思考[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丽芳;印度、韩国农业发展与农业教育互动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6 张强;关于沈阳地区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7 朱军文;民办二级学院产生及其效率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D];苏州大学;2003年
8 许士荣;关于政府管理大学权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9 邱晓敏;我国大学城兴起与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10 胡静;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与能力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春美,郝凤霞,闫宏秀;学科交叉研究的神韵——百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探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06期
2 徐晓云;试析影响美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变化的社会因素[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4年02期
3 陈婵;邹晓东;;跨学科的本质内涵与意义探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卷;美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天鹏;;研究生教育中“第一次”的价值[J];中国研究生;2011年06期
2 张国霖;;从期刊编辑的角度看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两个问题[J];基础教育;2011年03期
3 黄瑶;李春晓;;面对研究生教育,我们需要的是审视自己——彭X墀院士访谈录[J];中国研究生;2011年06期
4 马德秀;;研究生教育战略转型期的挑战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08期
5 ;全国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发展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研究生;2011年06期
6 孟仁忠;;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工作总结会议在京召开[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02期
7 陈君;;关于高校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模式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1期
8 于秀源;;读研生活杂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02期
9 ;征稿启事[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2期
10 房立真;刘孟奇;白素平;;浅论研究生教育中经济手段的正确使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应芹;;研究生教育入世的对策[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赵蒙成;;论英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黄蓉生;;含弘论丛总序——走进新农村[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4 李伟杰;;针对研究生自身特点注重教育方法改进[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黄蓉生;;总序[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季幼章;张英;张彦秋;董俊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创造力与研究生创造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肖念;沈红;;国家创新体系下的研究生教育[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柯伟玲;郑霞云;;基于折现法的研究生人力资本计量及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颖;;关于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探讨——严格研究生中期考试制度[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王亚杰;;如何提高大学的水平[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光 山东济宁;让研究生教育回归本位[N];中华新闻报;2005年
2 记者 屈金星;中国矿大(北京)喜庆恢复研究生教育30周年[N];中国矿业报;2008年
3 记者 赵凤华;中国矿大恢复研究生教育30年[N];科技日报;2008年
4 记者 李欣瑶;努力推动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N];甘肃日报;2009年
5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张鸣;研究生教育不是就业的筐[N];东方早报;2009年
6 若鱼;研究生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7 浙江大学校长 杨卫 来茂德、严建华、沈满洪、陈凯旋;协同创新:研究生教育突破传统“师徒式”[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岳娟红;理工大研究生教育:注重与实践接轨[N];太原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田晓玲;研究生教育“两头不着地”有待扭转[N];文汇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陈晓春;研究生教育亟须走出“闭门造车”[N];新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志宏;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潘武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4 丁哲学;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罗长富;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9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10 邢媛;研究生教育卓越质量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鑫;规模迅速扩张下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李晓佳;日本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王铁臣;创新人才培养与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D];吉林大学;2004年
4 郑浩;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研究(1902~1998)[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安凤玲;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培养质量分析与建议[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栾旭;黑龙江省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张松;应用ISO9000族标准建立和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王文信;研究生能力建设的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9 陈放;美国研究生教育中的人本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10 尹伟;论我国高等学校的跨学科研究生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04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104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