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全程化就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8-07-24 16:04
【摘要】:通过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近十年的研究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充分揭示了研究生就业"区域性失衡"的现实问题,深刻剖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观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构建医学研究生全程化就业教育体系的具体构想。
[Abstract]:By investigating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is paper fully reveals the realistic problem of "regional imbalance" in graduate employment,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subjective influencing factors that cause this phenomenon. It also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idea of innovating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constructing the whole process employment education system for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育处;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沈延兵;费毓芳;;研究生的毕业生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3期

2 刘朔;研究生择业观的调查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03期

3 刘敏;金冉;徐俊祥;;从研究生就业的现状与问题谈全程职前教育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敏;徐俊祥;王国红;;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中导师角色与作用的转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明兴建;熊娇;应佳;;研究生择业观调查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程俊俏;宋六旬;;浅析研究生群体不可控因素对就业的影响[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安蕾;刘晓军;;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从教意愿及职业价值观调查[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8期

5 林良夫;楼成礼;袁熙贤;;当代研究生择业观调查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2年01期

6 谭机永;黎静;邓砚;;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指导的特殊性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30期

7 沈芝萍;王俊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与改革思路[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黄巍巍;蔡晓群;;基于提升就业力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年05期

9 曾红权;;就业力研究概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05期

10 尹小波;;当前研究生就业问题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鹏;新疆高校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2 付宏雁;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主体性欠缺问题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3 韩晓东;中部与东部研究生择业观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张倩;女硕士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李晶;甘肃省高校女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平;浙江省省属高校研究生就业倾向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7 袁璐;当代研究生择业观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8 张骐;基于就业目标的硕士研究生职前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韩尚峰;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教育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10 白冰;北京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吴志功,乔志宏;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2 李海峰,唐立山,董本云;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4期

3 屈百达,白瑞林;美中理工科研究生就业对比及其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4 王保义;中美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01期

5 李萍;中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江苏高教;2002年05期

6 黄飞跃,陈晓玲;毕业研究生就业流向的现状分析——兼议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J];科学·经济·社会;2001年04期

7 郑晓明;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8 郑琼梅;生涯辅导:高等教育的新功能[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陆卓谟;研究生思想状况调查[J];中国研究生;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洪全;张华;韩晓伟;王旭;贾连群;;高等医药院校加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与措施[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何刚;陈孝杨;;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12期

3 黄德鸿;;关于培养研究生的指导战略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5年03期

4 茅于海;;关于研究生培养如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点看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88年02期

5 苏青 ,刘恢银 ,郝临华;做一流工作 创一流成绩——杨致禄其人其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9年03期

6 王锁梁;在研究生培养中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9年02期

7 朱亲云,陈焕生,陈秋生,蔡荣泰,,杨士秀;公共卫生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1995年11期

8 薛天祥;努力提高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9 余杨柳,邢泽仁,黄教民;完善研究生学位培养方案提高研究生培养素质[J];教育与现代化;1997年03期

10 王登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研究生培养工作[J];交通高教研究;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研究生培养[A];张上隆果树学文选[C];2006年

2 黄志龙;朱位秋;郑耀;陈伟球;;探索力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姚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任秀莲;魏琦峰;韩家军;曹立新;;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5 方炎;王卫宁;;光电子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裴建明;朱妙章;;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研究生培养感悟[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7 刘景彦;刘琴;;经济危机形势下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兵涛;苏亚欣;;提高暖通空调专业研究生科研素质的若干思考[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周利军;吴广宁;;高电压技术研究生培养方式探讨[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李久义;李进;;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梅志清 通讯员 王创;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迫在眉睫[N];南方日报;2006年

2 张国栋;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加快人才培养步伐[N];中国航天报;2006年

3 周燕虎 沈文斌 黄明明;炮院南京分院注重研究生能力培养[N];科技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晖;副教授也能当博导[N];河南日报;2008年

5 铁铮;北林大探索出研究生培养新途径[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6 熊丙奇 (作者为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教授);研究生培养学制为何“朝三暮四”[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孙亚斐;专家探寻研究生培养新思路[N];兰州日报;2007年

8 薛惠娟;增加研究生培养经费投入[N];河北日报;2008年

9 王玉初;研究生学费“以奖代免”值得期待[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10 记者 张哲浩;西交大协议约束研究生培养[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3 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静;我国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资源重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陈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志宏;高校组织结构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8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9 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张洁;我国研究生事务管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莉;高校科研团队中的研究生激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冬海;我国高校研究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黄平;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陈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冯晓霞;我国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李卫成;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朱静然;美国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8 欧杰宁;研究生三助项目规范化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9 吴云天;基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10 郭江平;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41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141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0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