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课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探析

发布时间:2018-08-24 14:24
【摘要】:英国的研究生教育历史悠久,硕士研究生教育分为课程硕士教育和研究型硕士教育两种,其中课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具有的特质对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启示。本文从招生制度、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及考核方式几方面分析英国课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特质,并总结对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Abstract]: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Britain has a long history. There are two kinds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curriculum mast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master education. Among the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iculum master graduate education have great enlightenment to the cultivation of master degre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British courses from the aspects of enrollment system, training model,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and summarizes the enlightenment to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master's degree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64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晓霞;;以精品课建设为契机,改革北航大学俄语教学[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肖更;九十年代俄罗斯教育现状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3 朱志平;对新世纪汉语(第二语言)教材的思考——从加拿大中学汉语教材编写所想到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张雅玲,郝文亭,卢大学;海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现状与途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郑姝;入情入理,乐教乐学[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6 勾月;;当代美国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及其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邓永庆;;日本推进终身学习的制度保障研究[J];成人高教学刊;2007年05期

8 张秀芳;从日本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看我国成人教育人才观的转变[J];成人教育;2005年07期

9 吕德秀;;分析日本终身教育目标 展望我国成人教育发展[J];成人教育;2006年05期

10 何明清;;日本终身教育学视野下的异文化接触[J];成人教育;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志平;;对新世纪汉语教材的思考——从加拿大中学汉语教材编写所想到的[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德静;基于科技创新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4 王敬波;高等学校与学生的行政法律关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周泉兴;我军院校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熊健民;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功能与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王英;美国研究型大学早期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10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路;独立学院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本土化构建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颖;高中语文教师的集体备课与个性发展[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杜巍;高校学生工作服务路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郝振君;当代国外农村教育理论的国际比较与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文星跃;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杨超;里考纳品格教育思想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赵丽;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8 亓英丽;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及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红;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组织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10 傅树京;PDS: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性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喻;;中美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J];菏泽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李占荣;胡孝德;;基于职业规划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经济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J];民族论坛;2008年01期

3 徐静;;从培养模式角度分析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尴尬”问题[J];考试周刊;2010年31期

4 李娜;刘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王柏文;范钦杰;;构建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哲学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11期

6 王碧云;杜琼;张维佳;;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04期

7 高海霞;孔圆;;美国学徒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赵红蕊;唐中实;刘钊;;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若干问题研究[J];测绘科学;2010年S1期

9 王德广;余红梅;;地方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构想[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李爱年;谌意桃;;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相哲;李松淑;;大类招生与培养模式的思考[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2 王显利;张士成;孟宪强;刘茉;;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咏梅;陈少蓉;;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陆真;魏雯;林菲菲;;职前教师信息素养构建及培养模式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5 肖雄;;西南联大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耿青松;;小学教师数学文化观的调查与培养研究[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川;崔碧海;;土木工程“工程建造”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立山;姚丽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浅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9 贺庆棠;李勇;张敬;;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孙建华;;应用性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徽 记者 赵建春;南京理工大学构建多级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毛学农;创新“零对接”的培养模式[N];江淮时报;2007年

3 记者 刘卿;云南经管院落户留学韩国新模式[N];昆明日报;2008年

4 记者任丽梅;高校将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创新能力[N];中国改革报;2009年

5 龙永筑;“贯通式”培养模式让学校、企业、学生“三赢”[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张蕾;“校内外双导师”打造合格音乐教师[N];音乐周报;2008年

7 申琳 罗静;南京大学探索“2+2”培养模式[N];人民日报;2006年

8 黄豁;全国8000名大学生报考重庆村干部[N];中国改革报;2008年

9 记者 郑荣 通讯员 刘人嘉;创新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10 记者 徐敏;本科生可直接读博士[N];解放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5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晓梅;研究生教育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适配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秦风冰;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10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红;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石倩;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心雨;体育硕士研究生弹性学制培养体系探析[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4 王淼;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文曦;美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张婷婷;从学缘看学术型体育研究生招生培养[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7 王朋;我国高校图书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8 陈聚伟;研究型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林启者;基于项目的数字内容人才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杜刚;大学生就业力培养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01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201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7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