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术为业——美国博士生教育本质之争

发布时间:2018-09-12 19:06
【摘要】:科学研究与教学和学习的结合是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结合使博士生教育与科学研究建立起了历史的、必然的关联,并成为有志于学术研究的人的重要选择。但随着职业的分化以及学术劳动力市场的萎缩,博士学位作为大学教师"资格证"的传统正面临挑战,从而引发了关于博士生教育是继续保持以"学术为业"的传统,还是要与学生的短期职业目标以及更广泛的职业选择建立联系的本质之争。
[Abstract]:The combin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This combination has established a historical and inevitable connection between doctoral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hoice for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academic research. But with the division of the profession and the shrinking of the academic labor market, the tradition of doctorate as a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is facing challenges, thus triggering the tradition that doctoral education should continue to be "academic as a profession." Or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with students' short-term career goals and broader career choice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若干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模式比较研究”(DDA080156)
【分类号】:G64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锐锷,胡安娜;英、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2 杨明;;论德国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筹措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3 孙朝;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结构矛盾及其变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4 池建;发展中的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胡四能;;理性·责任·民主——论布鲁贝克的学术自治观[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朱家德;;科学资本理论观照下的德国编外讲师制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李敏;战后美国科技政策对其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影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8 李素芹;;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去精英化嬗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9 胡四能;;21世纪博士教育的目的及其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10 谢凯;汤国建;李九天;李健;;创新军事航天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莹莹;;19世纪柏林大学科研职能的实现途径及环境探究[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2 康全礼;;论本科教育[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秦风冰;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齐泽旭;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美国高等学校教师管理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罗建国;我国学位授权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徐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刘优良;凭单制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8年

7 余桂红;我国研究生招考方式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张国栋;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李尚群;创新团队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吴国娟;大学制度伦理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彩莲;新时期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前景分析与展望[D];华侨大学;2008年

2 宋立丹;建立硕士生淘汰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贾川;我国高校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潘奇;西方大学特色的形成及其嬗变[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5 谭霞;湖南省教育管理方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张欣兰;教授对大学组织学习力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于毅;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与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蓝艳红;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卢珊;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胡小勇;高职高专建筑设计专业理论教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琳;感受美国教育[J];基础教育;2005年01期

2 ;《学术研究》读者评议表[J];学术研究;2004年09期

3 张国骥;美国教育的精神[J];书屋;2005年05期

4 ;我与《学术研究》[J];学术研究;1998年04期

5 陆钧;美国教育第一案[J];世界教育信息;2004年09期

6 陈胜,

本文编号:2239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239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8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