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专业硕士学位的背景分析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enhancement of the society's demand for high-level applied talents and the increasing diversification of degree types, the degree syst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erfect, especially the malpractice of the existing degree system in our country, and the bias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change of labor market stru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experience of international degree education indicate that the conditions for setting up master's degree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have gradually matured.
【作者单位】: 南昌工程学院;南昌工程学院高教所;
【基金】:2008年度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立项重点项目“基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专业学位制度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JXJG-08-18-1)
【分类号】:G64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楼成礼,王晓燕,孟现志;提升中国研究生教育国际竞争力刍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02期
2 孙崇文;从“博雅”教育到“专业”教育:国际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J];江苏高教;199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振华;发展本科和研究生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建华;;英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8期
2 洪成文,曲恒昌;比较高等教育研究五十年回顾[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3 于勇;论知识经济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陈绍艳;夏云建;曾三明;李宪;郑卫国;;中学体育师资现状及高校体育教育人才素质能力培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汪莉;大学的权力结构及其改革[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靳贵珍;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比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杨琼;;高校建立学院制管理模式探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李东晓,王红岩;论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张劲松,高建华;高等教育评估中的中美两国政府行为之比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胡成功;五国大学学术组织结构演进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左崇良;;美国高等教育分流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2 韩喜秋;;对校企合作培养农经人才模式的思考[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1年
2 张男星;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孔凡士;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董秀华;市场准入与高校专业认证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曹赛先;高等学校分类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马廷奇;大学组织的变革与制度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论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世泽;从人力资源开发看广西高等教育的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薇;论美国高等教育创新的理念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赵丽;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5 章红波;德国高等专业学院(Fachhochschule)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李红;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组织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7 肖晓春;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8 罗逾兰;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实施STS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柳倩华;论美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期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钟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质量控制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郝克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何万宁;试析专业学位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对接[J];高教探索;2002年04期
3 徐挺,张碧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再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2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博士生指导教师简介——韩才元教授[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2 王淑琴;宿久高[J];神州学人;1994年02期
3 王孙禺,郑燕康,刘颖,罗燕春,吴振一,王孙禺;近年来美国工程硕士计划改革动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6年02期
4 沈红,,余海林;研究生教育中值得探讨的三个问题──美、中研究生教育比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年03期
5 孙崇文;从“博雅”教育到“专业”教育:国际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J];江苏高教;1997年01期
6 王守茂,杨连贺,刘骊,元凤江;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模式研究[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7 张莉莉;发展教育专业硕士学位 培养高层次中小学教师——香港大学的经验与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8 眭依凡;经济发展对研究生教育发展之影响[J];辽宁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9 冯世英;论21世纪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J];科技.人才.市场;1998年03期
10 张晓明;论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意义[J];现代教育论丛;199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正琪 特约记者 李绪成;国防大学研究生培养桃李芳菲[N];解放军报;2000年
2 梁若冰;诗琳通公主的中国文化情结[N];光明日报;2001年
3 赵群;教育硕士专业越来越火[N];光明日报;2001年
4 赵修娟;卫生管理专业教育引进“MBA”[N];科技日报;2001年
5 铁铮;北林大探索出研究生培养新途径[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吴晓征;我年轻,我奋斗[N];安徽日报;2002年
7 记者吴凯 沈则瑾;项怀诚透露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明年并轨[N];经济日报;2002年
8 刘建强;新升本科院校办学新理念[N];光明日报;2003年
9 童志远;企业要有“航天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10 特约通讯员孙现富、余平;体育学院造就一批军体硕士人才[N];解放军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钟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质量控制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敏;面向高技术的“科学MBA”学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王海燕;我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61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261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