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型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研究
[Abstract]:In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system in the outline of National medium and long 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2010-2020),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innovative postgraduate training method". In recent years, the country has vigorously developed professional degree education, and has absorbed a number of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ultivation of master's degree in engineering. This kind of university has a deep accumulation in the basic subject of arts and science, and has a deep accumulation in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subject teaching. The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teaching method is very strong, so we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 advantages and avoid the disadvantages in the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master, adopt the method of career orientation to innovate the training mode, and promot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other all-round training quality of the "Teaching Engineering Master."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研培办;
【基金】:2011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师范类高校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DYC11122)和2011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研究生层次中职教师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DYY1202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2 谭细龙;;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何巧艳;何基生;;关于“导向型自主学习”概念的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4 何基生;何巧艳;;国外导向型自主学习研究述论[J];教育评论;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文辉;;论卓越工程师的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2 吴文辉;;论工程科技人才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的培养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3 徐小兵;冯进;周思柱;;机械专业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初探——以长江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4 陈国铁;;“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0期
5 黄绍平;林友杰;唐勇奇;谢卫才;;电气工程师的知识能力要求[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1年04期
6 张亮峰;傅彩明;彭浩舸;谢琪;高为国;;基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8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9 王东旭;马修真;李玩幽;;舰船动力“卓越计划”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10 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邱秧琼;基于知识体的资历框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邱细荣;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应然与实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洋;工科高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李博;工科教师的工程素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恩界;乐国安;;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观差异——来自于文化心理学视角的分析[J];道德与文明;2006年02期
2 李国庆,张正锋;论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性[J];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3 徐锦芬,占小海;国内外“学习者自主”研究述评[J];外语界;2004年04期
4 刘国华;自我指导学习——终身教育倡导的学习方式[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7年03期
5 任玉琴;教师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中的作用[J];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汪应洛,王宏波;工程科学与工程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项目管理工程硕士 简介[J];项目管理技术;2008年S1期
2 ;喜报:我校新增水利工程、化学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J];黑龙江水专学报;2010年02期
3 仇国芳;工程硕士培养的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02期
4 毛爱龙,蒋明青,王晓艳;面向工程硕士培养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研究[J];中国研究生;2004年06期
5 刘伟;郑永果;闫春;;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几点问题的探讨[J];才智;2008年05期
6 刘勇;董方敏;周学君;;提高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28期
7 李杰;李镇;薛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胡凤雏;闫大柱;;中美研究生工程教育比较[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5期
9 冯政清;朱大丽;瞿伟;李鸣放;;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浅议[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年04期
10 王建荣;工程硕士培养新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5年Z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建伟;苏东林;孙则怡;张有光;;工程硕士招生与培养方法研究[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文;王建荣;;相同领域工程硕士群体论文分析与评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论文[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3 黄维;;面向应用培养具有“三创”能力人才——浅议全日制光电信息类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完善[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4 王建荣;毕晓君;;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5 马树强;李睿;;以高校贫困生新资助体系的实施为契机,加强和改进河北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6 王立新;;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中邋教宣 林以勤;全市2715名学生参加“单招”[N];常州日报;2007年
2 通讯员 张彦刚邋刘婷婷;我省下达今年秋季国家奖助学金预算[N];陕西日报;2007年
3 记者 任珂邋冯国;陕西:中职生就业率高于本科和研究生[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冯宗茂;重庆贫困大学生可申请三类资助[N];金融时报;2007年
5 李丽钧;我省出新规资助贫困大学生[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6 李辉邋陈玉川;调整高校等水电气价格[N];湛江日报;2007年
7 贺靖强;我区筹措2亿元资助困难大学生[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8 徐勇;高校中职贫困生就学有保障[N];新华日报;2007年
9 尹晓燕;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今秋在全国建立[N];工人日报;2007年
10 张居正;缓解就业压力 帮助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N];云南政协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利群;完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雷;大连市旅游职业中专职业指导现状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曼菁;基于学生满意度评价的工程硕士培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4 龚玉玲;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核心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贺明杨;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马鹏飞;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雷蕾;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
8 隋轶然;上海市中职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甲峰;农村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春丽;北京市某中职学校学生择业观的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95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295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