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研究生师生关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6 12:48
【摘要】:由于宏观的社会变革、微观的制度缺失以及主观的认识滞后、客观的投入不足的影响,在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下,研究生师生关系出现了师生间情感交流缺失、学术创新受制和师生关系庸俗化等问题。有鉴于此,要改善研究生师生关系,就要进一步优化研究生招生的地域和专业结构,优化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分配结构,加强研究生的思想引导和研究生师生关系的理论研究,健全导师制运行所需的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提高师生双方的自身素质,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Abstract]:Because of the macroscopic social change, the microcosmic system lack, the subjective cognition lag, the objective investment insufficient influence, in the tutorial system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 the graduate student relations appeared the teacher and student emotion exchange flaw. Academic innovation is restric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vulgarized. In view of thi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of postgraduates,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regional and professional structure of graduate enrollment, optimize th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guidance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 among graduat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relevant policies and systems needed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tutorial syste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资助项目“基于教育视阈下的高校新型师生关系建构”成果(2008W10)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顾凡;袁守谦;刘希裕;赵安启;;扩招条件下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静茹;中国研究生导师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应春;吴永明;丁毅强;;关于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裴劲松;略论研究生教育的模式与发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4期

3 罗永萱;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大学教育政策述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陈超,顾淑霞;研究生培养中学术门户现象探析及对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5 庞青山,谢安邦;德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道路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6 ;体育学博士立足于国内培养之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7 赵殿军,徐金尧;部分高校在校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项目情况及影响因素[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李振峰;;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演进与趋势[J];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张翠萍;韩乐;;浅析历史上美国的二次退款兴学[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熊宁;本世纪前半叶我国近代地理教育初探[J];地理研究;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潘武玲;胡玲琳;;高校研究生科研现状与对策研究[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邓庆坦;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整合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3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4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苗素莲;中国大学组织特性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健宁;高等学校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鲍嵘;高深学问与国家治理[D];厦门大学;2004年

9 聂蒲生;抗战时期在昆明专家对云南和大凉山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泉兴;我军院校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素青;美国传教士与中国女子教育[D];暨南大学;2000年

2 扈国栋;军队高等医科院校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及其遴选标准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3 彭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学历社会[D];厦门大学;2001年

4 李挺;抗战时期中国高等院校内迁研究[D];西北大学;2000年

5 赵丽;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6 吴芬;中国早期研究生教育研究(1902—1949)[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殷小琴;美国现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点与问题[D];浙江大学;2002年

8 吴静;民国时期学位制度探析[D];浙江大学;2002年

9 傅琼;论美国介入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历程及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唐平;中国留学工作管理研究及其信息系统开发[D];重庆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谌启标;中美研究生教育评估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2 石中英;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50年回顾和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3 陈世海,宋辉,滕继果;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研究——以华中地区某高校为个案[J];青年探索;2003年06期

4 许迈进;郑英蓓;;三重反思:重构研究生培养中的师生导学关系[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8期

5 范梅,曾宝成;高校扩招后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林伟连,吴克象;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建设要突出“导学关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05期

7 陈雪芳,何银根;特聘教授岗位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杰;研究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维;;建立理想的导师与研究生关系促德育发展[J];大众商务;2009年12期

2 苏建福;张越男;楚永涛;;导师负责制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及问题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33期

3 蒲波;;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师生关系探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23期

4 高呈笑;;如何改善研究生培养中错位的师生关系[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11期

5 李凤兰;张俊;;如何构建研究生培养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咸宁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杜晓明;;研究生培养中的“导学关系”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07期

7 周娇;;研究生创新教育研究[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年04期

8 屈晓婷;丁小浩;黄晟;;导师对研究生非学业素质的评价调查[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03期

9 辛玲玲;刘佳;;浅析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10 杨卫东;;论交往视野下高校研究生导师育人功能的提升[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任秀莲;魏琦峰;韩家军;曹立新;;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裴建明;朱妙章;;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研究生培养感悟[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4 刘景彦;刘琴;;经济危机形势下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黄雨田;牛盾;王鹏飞;;大学生师生关系的结构与类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李久义;李进;;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何仕;;和谐校园建设与高校师生关系问题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8 季幼章;张英;张彦秋;董俊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创造力与研究生创造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9 蒋兆远;杜亚江;康会峰;;高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蔡德章;;运用知识管理方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平 辽宁大学副校长;从教学入手重建大学师生“从游”关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吴江;不怕“师生关系”,就怕利益纠结[N];工人日报;2010年

3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 吴萍;浅谈大学校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N];天津教育报;2009年

4 曹建文;发展健康共进的师生关系[N];光明日报;2006年

5 张中 复旦大学中文系;从“老师”到“老板”的演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马俊刚 狄多华;高校师生关系缘何渐行渐远[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黄志斌 刘迎南;从贺卡看师生关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8 孙海涛;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N];贵州政协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晖;副教授也能当博导[N];河南日报;2008年

10 铁铮;北林大探索出研究生培养新途径[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鹏;当代中国高校师生关系冲突的文化透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4 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静;我国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资源重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志宏;高校组织结构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8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9 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杨咏梅;从管治到善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小萍;工科研究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刘伟;导师资助制下的师生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李政;高校师生关系新问题的反思和对策[D];西南大学;2008年

4 张国莉;高校科研团队中的研究生激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刘冬海;我国高校研究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郭彩华;平等·互动·创新[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朱静然;美国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8 欧杰宁;研究生三助项目规范化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9 吴云天;基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10 刘全菊;我国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95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295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7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